1910-1920年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yl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半程,“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经戊戌维新到辛亥共和,一次次的选择、试错,一次次的失败、夭折!历史之舟迎着险滩骇浪蹒跚摇摆地驶进20世纪!在虚光幻影中,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海市蜃楼依稀幻见!然而在国际强盗世界的重击和中国旧势力疯狂复辟的冲决下,海市吹散,蜃楼飘进!国家民族的前途昏暗迷离。旧式民主主义之路走到尽头。徘徊中,彷徨里,中国不得不再次踏上寻路之程。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进入到根本性转折时期!1910-1920年代是中国社会变迁从沉沦谷底到反弹上升的转折时期,是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时期,是近代中国走向并最终选择中国特色革命之路的前肇。鉴于此,本文选择对1910-1920年代的中国历史发展道路选择的背景、道路选择的博弈和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深刻认识这一时期各种道路选择模式的争鸣、博弈及中国历史发展最终选择并走向具有社会主义前途的新民主主义之路的内在逻辑,以及揭示中国发展道路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1910-1920年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选择具有独特的国内、国际背景,并整体呈现出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深入互动。1910-1920年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博弈主要有孙中山及其政党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模式的修补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范式的初成,非马克思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改良主义等其他政治选择的理论与实践取向,以及走向新民主主义方向的政治实践发展趋势。1910-1920年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选择的现实启示是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坚持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逻辑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以民族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皈依;必须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领导力量;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归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钢管高强混凝土试件受力特点,解决方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实际工程中的缺陷问题.方法利用PVC管为模管缠制CFRP圆管后,将其内置于方钢管之中并浇筑高强
试验于2015—2016年在嘉禾县普满乡试验示范基地进行,选用6个供试品种,以研究其生长发育、抗病性、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主要针对智能家居和远程控制这两点进行探讨。
文章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物料除杂问题进行研究并自制简单实用的除杂器,起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