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倡“公众即是顾客,行政即是服务”以顾客为导向的思想,强调把社会公众满意作为改革指导原则的重要性。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由此开始,各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公众满意度测评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中国,从十九大报告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强调“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对于改进公共服务的管理功能,增进政府与公众关系多有裨益。如何应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显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意义。本文将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现有关于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体系,参考《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以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民生满意度调查项目为基础,选取19个题量表,以松江区17个街镇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共1674份有效问卷为样本来研究上海市松江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本文将以SPSS20.0软件为工具,采用客观赋权法——因子分析法确定因子,从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安全、住房与社会保障四个因子来分析当前松江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四个因子的满意度分值高低不一,综合来看,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环境安全和教育卫生的满意度较好,政府的各项方针措施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反馈。然而,基础设施和住房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分值偏低,说明公众对目前得到的基本服务满意程度并不符合预期,有更多的期待,因此政府在这两方面无论是政策落地还是措施完善都有进一步提升的广阔空间,需要花更大力气,及时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从个体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差异分析看,性别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户籍存在显著差异,农村户籍的满意度水平最高,城镇户籍满意度次之。从月收入来看,不同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但并非呈正相关。从不同学历和年龄来看,同样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个体的差异性基本不会对满意度评价造成特别显著的差异。从不同区域看,中心城区分值最高,依次是浦南、西北片区,东北片区分值最低,不同区域的公众对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差异。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供决策者和管理者参考:即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大重点领域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科学合理配置住房与社会保障权利机制,夯实教育卫生基础引入高效的竞争机制和实现全面的环境安全责任监督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