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变化过程,其中酵母菌是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的灵魂。本研究针对昌黎产区不同葡萄园进行了葡萄酒相关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研究了该产区酵母菌的分布规律,为筛选优良酿酒酵母、酿造特色优质葡萄酒奠定了基础,也可作为葡萄酒产区区划的一项依据。研究涉及2009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辐射范围包括昌黎产区所辖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葡萄酒生产相关环境,涉及从13个葡萄园、5个酿酒葡萄品种的土壤、植株叶片、葡萄果表和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采集的菌源样品。样品中酵母菌的分离采用YEPD营养培养、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法。酵母菌的形态聚类分析采用WL培养基培养后,根据菌落形态和颜色,结合显微形态进行聚类。酵母菌的分子鉴定利用5.8S rDNA ITS区域RFLP方法,并对某些菌株进行了序列分析。本研究共从141个菌源样品中分离到酵母菌株2101株,经WL培养基初步形态聚类分为60种不同形态类型,利用5.8S rDNA ITS区域RFLP方法对60种不同形态类型酵母菌进行分子水平的区分鉴定,共分为50种分子类型。其中从47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到酵母菌385株,涉及40种形态类型、36种分子类型;从24个植株叶片样品表面分离到酵母菌218株,涉及21种形态类型、17种分子类型;从55个果表样品分离到酵母菌571株,涉及46种形态类型、36种分子类型;从15个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到酵母菌927株,涉及31种形态类型、25种分子类型。此外,自然发酵过程中出现的10种形态类型(9种分子类型)酵母菌经5.8S rDNA ITS区域序列分析法被鉴定为分属于8个种(7个属)的酵母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Hanseniaspora uvarum、Hanseniaspora vineae、Rhodotorula mucilaginosa、Pichia caribbica、Cryptococcus flavescenss、Candida zemplinina及Saccharomyce cerevisiae。本研究对酵母菌的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葡萄园地势、葡萄品种、栽培架式以及杀虫剂的使用等因素均影响昌黎产区葡萄酒相关酵母菌的分布,充分体现了产区酵母菌的多样性。且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遵循一个普遍规律,即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发酵初期主要存在大量非酿酒酵母,随着发酵进行,酒精浓度逐渐升高,到发酵后期,酿酒酵母逐渐取代非酿酒酵母,主导发酵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