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市场,顾名思义即是在创业期间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以求更大发展的市场。自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代表民建在“两会”上提交《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开始,几经波折,直到2007年8月22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大家才看到了创业板推出的曙光。紧接着在国家政策力挺之下,28家创业板公司终于在2009年9月正式挂牌。环顾全球,相继有许多国家先后推出过创业板市场,其中不乏失败的案例,但在众多成功的国家中,尤其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最为突出,同时它也成为其他国家争相效仿的模式。故本文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样本,对比我国创业板制度的差异,探讨我国创业板制度发展的方向。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二章主要对比纳斯达克市场和中国创业板在上市(IPO)制度上的区别。详细介绍主要上市指标的同时,对比分析制度建立的社会基础。纳斯达克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在全国市场或者小型资本市场上市,所以上市门槛比较低,而中国创业板是主板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制定了相对较高的上市门槛。第三章则主要介绍中美创业板在退市制度上的区别。美国纳斯达克是一个宽进严出的市场,一般的企业都可以上市融资,然后退市制度却很严格,公司主动退市是常有的事情,同样也是一种策略。中国创业板的退市在制度上和上市同样严格,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过滤阀”的重要作用。第四章是介绍纳斯达克市场和中国创业板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主要区别。监管贯穿整个市场的运作环节,本文仅仅对于政府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的差别作比较分析。纳斯达克市场强调自律监管,政府的监督也非常有效。中国创业板讲究制度监督,制定了相对充分的信息披露条列在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第五章对全文做一总结,强调通过比较,吸取纳斯达克市场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的特有国情,提出建设性意见,改善现有创业板制度,发挥其真正配置市场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