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侧副韧带内I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索持续被动运动对关节损伤早期的作用,为持续被动运动促进关节康复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对临床上大量合理运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将15只兔龄为70天、体重为1.165~2.335㎏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动组、自由活动组、持续被动运动组。在耳缘静脉处用3%戊巴比妥钠(1 ml/kg)给予麻醉,于膝关节髌骨的内侧作一个2cm弧形切口,逐层切开至可见关节囊并暴露股骨髌面,以股骨的内侧髁做为中心,采用直径为3.2mm大小骨科手术电钻进行打磨建立兔膝关节的全层软骨缺损,以缺损区有少量渗血为准,如图1所示。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凝血块以及手术残留的碎块的软骨组织直至冲干净为止。按顺序由内向外关闭伤口,最后用4号线缝合,切口处用无菌敷料覆盖并用医用绷带妥善包扎。术后笼内清醒休息1天后,制动组:采用自制袜套固定;自由活动组:仅笼内自由活动;持续被动运动组:每天持续被动运动2小时(上午、下午各1小时),共6周。采用持续被动运动后不做固定,所有兔子分笼喂养。6周后收集韧带、提取总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制动组、自由活动组、CPM运动组的弹性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进行检测,并进行扫描成像。并测定各样本β-actin和弹性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电泳条带灰度值,将β-actin电泳条带作为参照物,求出各样本Ⅰ型胶原蛋白电泳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电泳条带灰度值比值和弹性蛋白电泳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电泳条带灰度值比值。对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等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系统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研究结果制动组所有兔子的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其中一个膝关节出现坏死且6术后制动组所有兔子的体重比术前减轻。自由活动组侧副韧带内弹性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制动组和CPM组,该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M组侧副韧带内弹性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高于制动组,该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持续被动运动和自由活动对关节损伤后均可起到修复作用,可有效防止由关节损伤导致的韧带挛缩及关节僵硬;2、持续被动运动和自由活动的疗效进行相比,自由活动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