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政府扶持政策效应分析——基于事件分析法的实证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entha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加剧,各国开始寻找新的能源来改善目前的能源结构。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青睐,光伏产业被各国定位为战略性新能源产业。为了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各国纷纷采取扶持政策,国际光伏市场由此发展起来。在国际光伏市场的带动下,中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光伏产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行业内同质化严重,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这些问题成为了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能否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取决于政府能否设计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本文一方面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先进且成功的光伏产业政策,认为德国的上网电价法是具有标杆性的光伏产业政策,日本的光伏产业政策比较全面,且注重对居民的宣传教育,美国则更多的采用贷款补贴和税收激励来扶持本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国应该转变补贴对象,从初期较大程度对光伏生产商进行显性和隐性的补贴转向对光伏系统终端进行补贴;另一方面运用事件分析法对在美国和中国两地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的股价进行分析,并以此对光伏产业政策的效应做出判断。本文分别选取了美股的9家上市企业与A股的8家上市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的规模可以代表中国的光伏产业,因此可将政策对这些公司产生的股价影响看作是对这个行业的政策效应。事件分析法的基本机理在于:假设市场理性,那么某一事件的影响就会迅速反映在证券价格上。因此,可通过观测一段相对短暂时期内的价格表现来衡量该事件的影响。股价波动能反应市场(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而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实质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来检验。股价波动可以将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实质影响贴现到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在事件窗口期内行业股价上扬说明市场对产业的未来看好,即政策的推出对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严格的实证,发现在政府发布文中所选取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后,光伏板块股票价格(主要是美股)整体出现明显的上扬,这表明投资者对光伏产业的未来非常看好,认为现在做出投资光伏产业的决策可以在未来获益,同时将政策对产业的长期影响贴现在当下的投资决策上。  产业政策的影响通常是长期的,但是本文试图从短期的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当前各国光伏产业发展方式,去分析判断光伏产业政策效应。政策建议主要有。  第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通过对光伏系统使用终端进行补贴,带动光伏产品的需求。  第二,加大研发支持。成立国家级光伏技术综合研究开发机构,将专家企业组织到一起,促进太阳能技术创新,提升中国自主研发能力。此外还可以在技术上和政策上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  第三,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提高行业准入的标准,以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环境标准等指标加强对光伏产业的引导,而不是通过财政补贴或行政直接干预。  第四,建立光伏市场信息平台等方式来对国内外光伏市场状况进行监测。
其他文献
创业板市场,也称二板市场,是为不具备主板市场上市条件但是成长潜力巨大,风险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证券市场。创业板市场在我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10月创业板市场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人类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纵观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总是伴随着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问题,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
较长时间以来的金融管制,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配给,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本错配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间私下调剂资本的现象开始涌现。委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