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甲基丙烯酸含氟苯酚酯单体,并对其中两种单体进行了阴离子聚合反应的研究,且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本文同时进行了不同配体稳定的锗、锡宾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研究,并对部分化合物的反应性进行了探究。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甲基丙烯酰氯和五种含氟苯酚反应得到了一系列新型的甲基丙烯酸含氟苯酚酯类单体,M1(甲基丙烯酸-3-氟苯酚酯)、M2(甲基丙烯酸-2,4-二氟苯酚酯)、M3(甲基丙烯酸-2,3,4-三氟苯酚酯)、M4(甲基丙烯酸-2,3,5,6-四氟苯酚酯)、M5(甲基丙烯酸五氟苯酚酯),所有单体我们都通过了1H、19F NMR核磁谱图的验证。之后我们分别选用KH、LiAlH4、tBuLi作为主引发剂,MeAl(BHT)2作为助引发剂,对单体M1和M2进行了阴离子聚合活性的考察。对比KH催化剂体系和LiA1H4催化剂体系,我们发现KH催化体系的聚合产率高于LiAlH4催化剂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KH催化体系要优于LiAlH4催化体系。通过对聚合物进行1H、19F NMR核磁表征,我们发现所有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均是间规构型为主要聚合产物。此外,我们还对聚合物进行了GPC测试表征,得到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2.β-二亚胺配体稳定的环戊二烯基、茚基、芴基的锗、锡宾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β-二亚胺配体 L1H(L1=HC[C(Me)N-2,6-iPr2C6H3])经nBuLi 锂化后,与等摩尔的SnCl2和GeCl2·dioxane反应,生成的LSnCl和LGeCl直接与C5H5Na、茚锂化合物C9H7Li、芴锂化合物C13H9Li反应,得到相应的锡、锗宾化合物L1M(II)R化合物(M =Sn,R = C5H5(1),C9H7(2),C13H9(3);M = Ge,R = C9H7(4),C13H9(5))。其中,C5H5Na是直接购买而得,而后两者则需要通过将茚、芴经nBuLi锂化反应制得。对于化合物1-3,我们进行了常温1H、13C、119Sn和低温1H核磁共振表征、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固体状态下,这些化合物的Sn(Ⅱ)-R均表现出η1-键连方式,这充分说明了金属Sn(Ⅱ)中心孤对电子的立体化学活性。而对这些化合物在室温和低温下的1H NMR谱图分析表明,在溶液中Sn(Ⅱ)-R键变得具有一定不定性,而且R基上各C原子之间也存在着动态平均行为。低温核磁研究更进一步表明了 R基和Sn(Ⅱ)孤对电子所形成的不对称的化学环境对L1上N-芳基的异丙基产生影响,而反过来,L1上N-芳基的异丙基和Sn(Ⅱ)孤对电子所形成的不对称的化学环境也可以对R基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Flu基的影响上。对于化合物4,我们进行了核磁共振表征、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发现化合物4具有与化合物2类似的结构,Ge(Ⅱ)-R同样表现出η1-键连方式。虽然我们未得到化合物5的晶体结构,不过可以推测它应该具有与化合物3类似的结构。3.NP、NSi配体稳定的锡宾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探究三种不同的 NP 配体 L2H(L2 = 2,6-iPr2C6H3N(PPh2))、L3H(L3 =2,4,6-Me3C6H2N(PPh2))、L4H(L4 = tBuN(PPh2))分别经 nBuLi 锂化后,我们通过调控不同的反应比例,分别与等摩尔或者0.5当量的SnCl2反应,最终合成了三种NP配体稳定的氯代锡卡宾化合物6-8([L2SnCl]2(6)、[L3SnCl]2(7)、[L4SnCl]2(8))和两种双分子NP配体稳定的非环锡卡宾化合物10-11(L22Sn(10)、L32Sn(11)),并对化合物6和11进行了 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化合物6是L2SnCl的二聚态形式,分子内含有一个扭曲的N2P2Sn2六元环。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化合物L42Sn2(μ-O)SnCl2(9)和(L5Li)2(L5= 2,4,6-Me3C6H2N(SiMe2Ph))(12),虽然是意外得到的结果,我们也对二者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可以为以后的合成方向提供思路。此外,我们还探究了化合物11的反应性,将化合物11与硒粉在室温下反应得到了化合物L32SnSe2(13)。4.水杨醛亚胺配体稳定的锗宾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以水杨醛亚胺配体 L6H(L6 = 3,5-tBu2-2-OC6H2CH=N(2-PPh2C6H4))这一 N,O-双齿配体为前体,我们合成了锗宾化合物L6GeCl(14)。化合物14经过核磁共振谱、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的表征。单晶结构表明,该化合物呈现出三配位的三角锥几何构型,Ge(Ⅱ)中心由一个N→Ge分子内配位键和两个电负性的原子O、Cl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