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机会均等研究——一个家庭资本视角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a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市场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开始出现。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流动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并且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流入城市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的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流入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子女选择教育机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选择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较高的上海市公立学校,二是选择由外地人承办的民工子弟学校。由于无论在教育质量还是教学条件方面,上海市公立学校具有民工子弟学校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读书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上海市户口,所以他们除了交纳一定数量的“借读费”之外,还要符合上海市公立学校的招生要求,才能进入上海市公立学校就读,学校通常的做法就是通过增加入学考试来决定这些孩子是否具有入学资格。 入学机会的平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起点和核心环节,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最基本的平等。为流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公正的教育机会和竞争机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两所小学的实地调查研究后发现,家庭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量积累不同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其子女在获得入学机会上存在显著的不同。家庭资本量占有多的家庭为其子女选择教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上海市公立小学,相反,在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方面处于劣势的家庭,只能为其子女选择由外地人承办的民工子弟小学。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原因,除了受户籍制度,财政分配体制、城乡二元化体制等结构性的因素外,作为个体的外来务工家庭的资本积累量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机会。 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回顾国内外既有研究,界定核心概念,描述研究方法。第二章解读社会资本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机会。主要从信息来源渠道、关系网络和亲子互动三个纬度展开分析。第三章解读经济资本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机会。主要从教育支出、家庭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两个纬度展开分析与讨论。第四章解读文化资本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机会。从文凭、语言的使用和禀赋三个纬度进行分析与讨论。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其他文献
教学,也是一种交流,它也需要适当的方法。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则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时代的不同,教学概念的不断发展,用以往的方法和理念来解决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不再合适
女性家庭地位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话题,城市女性的家庭地位已得到很大提升,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却相对缓慢,如何提高农村女性的家庭地位,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农村女性家庭地位,成
学位
1990年代以后,上海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中心城旧区的更新及城市向外缘的扩张都大规模展开。与这两方面宏观进程相伴随的是,市中心的大批中下层居民被动迁到郊区,他们主要居住在
近两年,国内一些城市提出了安全社区的概念,香港从2000年开始就在推行安全社区促进项目。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展安全社区推广活动。安全社区到底是怎样的一
期刊
我国法治化是伴随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由上至下推行的,在将“一切社会关系统统纳入法治轨道”的强大舆论支持下,诉讼被视为树立司法权威的首要手段,是解决纠纷的最正规方式。
我国短季棉俗称夏播棉(或夏棉)、早熟棉(或旱棉)。这三者有区别,夏播棉的基本点是播种期,即夏季播种的棉花,是夏季棉的一种播种方式;早熟棉的基本点是生育期,即棉花生育期早
期刊
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日益开始作为独立的力量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在我国,公募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起步较晚,但在广泛的社
近年来,中国的基层选举发展引起学界关注,吸引众多学者通过各种研究进路对其展开探讨。其中,投票率泡沫化一直是研究者诟病基层选举,特别是城市居委会选举的焦点。但对选举投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