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追求的幻灭——存在主义视阈中的局外人克洛斯·达蔓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外人》主要描写了美国现代社会的黑人问题,反映了黑人在种族主义社会环境里的抗争。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克洛斯·达蔓追求自我的描写,赖特揭示黑人在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中所遭遇的生存困境。   本文根据达蔓自我追求的不同阶段主要分为三部分:疏离,追求和幻灭。达蔓的疏离感主要由三个因素组成:由种族歧视和文化移入造成的与社会之间的疏离,由对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造成的与家人及朋友间的疏离,由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造成的自我疏离。正是这种无法消除的疏离感促使达蔓去反抗现存的社会制度,寻求自我发展。他逃离令人窒息的生活,行使神一般的权利,并按自己的愿望重新构建社会关系。然而,无论他付出多少努力,终因自己犯下的残忍暴行以及社会制度对黑人的种种歧视而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最终陷于对存在主义生存方式的绝望之中。   总之,造成达蔓自我追求幻灭的因素主要在于美国种族主义社会的荒谬性和不合理性。理查德·赖特通过描写《局外人》主人公达蔓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的反抗,揭示了种族问题可能导致的潜在危机,倡导美国社会采取措施改善种族关系。  
其他文献
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语际语语用学(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第二语言学习者语际语语言中的语用现象和特征以及这些现象和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关联理论与词典翻译相结合,在关联理论指导下,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四本汉英词典--《汉英词典》(修订版)、《现代汉英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和《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时间是麦克尤恩小说的复现主题。在《时间中的孩子》中,麦克尤恩将时间提到了影响生命历程以及最终归宿的重要位置。本文运用亨利·柏格森的绵延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着重探讨《时
翻译是最为历史悠久的学科之一。而翻译技术,特别是电脑辅助翻译技术却才刚初露端倪,方兴未艾。从头算来也不过25年的历史。然而,它的发展却是日行千里,突飞猛进。就在这短短25年
苏珊·桑塔格(1933-2004)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当代美国女批评家、文艺理论家。她一生学术兴趣广泛,涉及到文学、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无论在文艺评论还是在小说创作上,桑塔格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拒绝语。以往的学者大都从跨文化角度研究英语语境下的拒绝语,但涉及汉语语境下的拒绝语、特别是其性别差异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这与汉语越来越重要的
在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接近尾声时诞生的平等权利修正案自其提出之日起即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却至今未能通过。本文以该修正案为研究对象,以其提出背景及曲折历程、以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