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历史的传承,有着丰厚的文化意义。文字作为视觉传达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图形与意义双重作用,在这个图形化时代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本文通过对图形艺术中这一特殊图形——文字图形的视觉心理分析,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利用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文字图形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到了更好的指导作用。在本文中,首先揭示了文字图形的基本涵义,从图形概念中探究文字图形的起源与发展,这其中包括汉字图形与字母文字图形。接着分析文字图形在图形艺术领域中的应用,用视知觉理论为案例分析的主要理论支撑点,着重探讨了文字图形的构成原则及由视觉与知觉作用营造的视觉效果。从本质上挖掘文字图形的视觉审美意义。?文章由文字图形的基本阐述、视觉心理与文字图形和文字图形的视觉心理分析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文字图形的基本阐述,以文字图形的涵义出发点,从图形中探寻文字图形的起源与发展,揭示了文字与图形的紧密性,并得出结论:文字源于图形。在探清文字与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后,笔者接着对“文字图形”做了基本的解释。定义的探讨范围主要是文字图形在设计领域中的运用,笔者认为文字图形是狭义的范畴,主要属于视觉传达领域中,作为设计要素在其中的一种表现方式,以“形”的审美性而表达“意”的功能性,是介于文字与图形之间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接着从文字的发展历程中探讨文字图形在设计领域中的运用。从15世纪德国的活体印刷术开始,当文字真正具有了设计意义上的完整概念时,便以图形化的风格在设计中有了初步发展,历经工业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出现使文字图形在设计领域中掀起了新篇章。直至到科学发展的今天,随着电脑技术的完善它的图形性功能日益强大,文字图形削弱了传统意义的信息传播性功能,以形的多样性进入了图形化时代并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第二部分——视觉心理与文字图形,在这一部分中分析了什么叫做视觉心理,阐述了格式塔心理学及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一些规律特征,分析了文字图形的外在表现与视觉心理的内在意义上的关系。首先大致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与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原理。格式塔心理学源于1912年德国,“格式塔”意为“形状或形式”。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在对“形式”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原则与格式塔基本法则。阿恩海姆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将格式塔发展为形式的形成和构建的动力机制,并把它引用到艺术的领域中,使我们对它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其次分析了视觉心理与文字图形的关系。笔者指出在艺术创作与大众接受中都受到视觉心理的影响,肯定了心理学在指导文字图形创作中起到的重要意义,就如文中提到:“视觉心理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也影响着观看者的接受心理。通过视觉艺术心理的影响,赋予文字图形一个新奇多彩的艺术世界,使我们确切的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力与心理强大的震撼力。”第三部分——文字图形的视觉心理特征分析,主要是论述了文字图形的视觉心理特征,结合具体设计实例研究了文字图形中的平衡性、空间性、运动性、张力性等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该章节从四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分析文字图形的在视觉平衡性特征。从影响视觉平衡的重力与方向的各种要素如位置、空间深度、尺寸、大小等讲起,对各种要素进行理论叙述并加以实际案例分析加强读者理解力;另外以我们的日常观察习惯为出发点:从上到下、左到右开始论述,结合笔者自己的设计作品与大师作品详细解释我们的观察习惯对创作的影响。第二,分析文字图形的空间性特征。在文字的空间性分析中,研究了如何利用视觉心理对文字图形进行视觉空间的创造,其中包括图底关系、深度层次、阴影作用等因素在文字图形中的对空间假象塑造的影响,另外对意念空间的塑造也进行了仔细研究,如同构关系在文字图形的意象空间的形式创造。第三,分析文字图形视觉“运动”创作的内在规律。在文中指出“在视域中的一切物体都被看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等级关系”,正是这种从属等级关系使我们感知到视觉的“运动”。第四,谈到了文字图形的视觉张力。在本节中解释了视觉“运动”是一种运动假象,主要是张力作用的结果,这种想象被称为“不动之动”。此外,详细论述了张力产生的原因,主要从文字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出发,系统阐述了不同形式如楔形、倾斜图形、变形图形对视觉张力造成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在设计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及地位。以心理学为理论指导,能够加深我们对文字图形本质的认识,并能使我们的视觉技能得到恢复,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受众客体以作品为媒介达到精神上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