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芎嗪(Ligustrazine,化学名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razine,TMP),是姜科植物温莪术根茎及伞状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它的结构已经被证实。它的提取、分离、合成、药理及临床应用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据报道川芎嗪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于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另外,在大量的临床中发现,用大剂量的川芎嗪治疗疾病,显示了其毒性小的优点,因此川芎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川芎嗪的水溶性较差,不利于制剂。在应用中具有代谢快、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使它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临床表明,川芎嗪能够治疗缺血性脑病,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显效以上只占百分之六十左右。为了寻找代谢慢、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疗效更好,能够治疗血管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的川芎嗪衍生物类药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理论意义。 本论文第一部分详细地论述了临床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修饰的方法及川芎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设计合成活性高、选择性强、毒副作用小、应用广泛的新药,尤其是对中药材有效成分进行结构修饰,从中筛选活性更高的临床用药,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作为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川芎嗪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新的应用价值的将不断被发现。 论文第二部分进行了川芎嗪的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实验。为了改善川芎嗪的水溶性且寻找到生物活性更好的川芎嗪衍生物,本文基于药物的配伍作用原理,通过化学结构修饰的方法,以川芎嗪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硫酸川芎嗪、丙二酸川芎嗪、对氨基苯甲酸川芎嗪、川芎嗪氧化物等(T-1~T-13)一系列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通过现代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同时,讨论了川芎嗪1-N-氧化物投料比和反应时间对其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反应条件的优化。实验发现,川芎嗪:冰醋酸:30%过氧化氢为1:5:2,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在70℃时,川芎嗪1-N-氧化物的产率最高,达34.34%。合成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除3,5-二硝基苯甲酸川芎嗪(T-4)、阿魏酸川芎嗪(T-6)和苯甲酸川芎嗪(T-7)外,其它几种化合物水溶性均较川芎喷有所提高。得到结论,基团的引入可影响川穹咳的水溶性,亲水基团的引入可以提高川芍噎的水溶性;疏水基团的引入则使川芍唉水溶性降低。这为今后改善川苔唉水溶性的结构改造研究提供了线索。 生物活性实验包括两方面内容,抗自由基实验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过硫酸级N,N,N’,N’-四甲基乙二胺体系(AP-TEMED)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邻二氮菲Ih氧化法检测H刃2”2h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方法,进行了其中*种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1种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 OZ”和·OH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 T-4在浓度为 10 mmol/L时的抑制 O。”活性明显优于川苔嗓,抑制率达 64.10%。化合物 T-6在 0.smmol/L的浓度下表现出显著的抑制·OH的生物活性,且在其它3个浓度下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将其中4种化合物进行了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它们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抑制活性。在ling/mL的浓度下,化合物Tl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最强,其活性与川穹喷相当,且在水溶性上优于川穹咳,是一种较理想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