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散文叙事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禹锡一生历经八朝,弱冠即有文名,在中唐诗坛影响颇大,有“诗豪”之称,但长久以来,文名为诗名所掩,他一生创作散文二百余篇,包含有赋、碑、论、记、书、表章、状、启、集纪、墓志祭文等多种文体,其中体现了刘禹锡的政治、哲学、文学观点,同时也是刘禹锡心路历程的反映。基于目前还未有专门研究刘禹锡散文叙事性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分析刘禹锡的散文,并结合中唐文章新变的背景,探讨刘禹锡散文与中唐文章新变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一角度的深入分析,还原一个真实的刘禹锡,分析其叙事手法的多变,进而体会出其叙事文的精妙之处。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按文体研究刘禹锡的散文叙事,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刘禹锡散文与韩愈、柳宗元的相关叙事散文放在一起探讨。论文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概述中国叙事传统及刘禹锡的书、启、表、状等文体的叙事,通过梳理为下文具体分析其叙事做铺垫。第二章重点分析碑志文、记体文和集纪文的叙事手法,结合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探究刘禹锡笔下每种文体的特征。在这部分中,笔者试图从叙颂结合、精当剪裁和补充叙述三个角度分析碑志文的叙述方法,从对典型事件的描摹、往事与当下相结合以及紧凑的叙述节奏、连贯的情节三个方面考察记体文的写法,从补史之缺、人文合一、先议后叙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三个层面看集纪文的叙述特点。第三章则在第二章基础上展开,考察刘禹锡叙事文贯穿于各个文体中的总体叙述特征。在二、三章中,通过对这三种文体的叙事手法进行探讨,归纳出刘禹锡散文叙事具有叙议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以及善于运用前后对比等特点,进而发掘刘禹锡散文叙事的优长与不足。最后一章结合中唐文章新变的背景,分析刘禹锡散文与文章新变的关系。论文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以及与韩柳文的对比研究,见出刘禹锡散文守正出新的独特特征,给刘禹锡在中唐散文创作中找到一个合理的文学史地位。
其他文献
微滴喷射技术是从喷墨打印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微量流体分配技术,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直写式精密加工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微电子和微系统封装、三维打印、有机半导体器件制作和生命
中国古代王朝一贯重视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作为集大成者的清朝,其保护理念及方法对于今日仍有借鉴意义。本文借助政书、律令、档案等资料,阐述了清朝对帝王陵墓的差异性保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素质教育成为时下教育发展的主流,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追求。如何开展有效的且具有
目的初步分析应激与适应处理对NIH-3T3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筛选应激适应相关蛋白。方法建立预适应细胞模型,双向电泳分离总蛋白,PDQUEST软件、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候选蛋白肽段
神话蕴含着一个民族先民们的生活智慧,内容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先民互相传述,并将神话信以为真。神话也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文学样
1 概述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载多媒体系统作为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在汽车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车载多媒体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和货品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及实施是四川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上的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所遵循的原则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
自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都市文化语境,自新感觉派在上海用都市文学打开人们新视野以来,上海这个魔都日益为人们所熟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空前繁荣,它
2017年,美国消防部门共接警1319500起,平均每24S发生一起。这些火灾中,结构火灾499000起,占总家庭火灾起数的72%。2017年火灾共造成3400人死亡,其中,家庭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