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禹锡一生历经八朝,弱冠即有文名,在中唐诗坛影响颇大,有“诗豪”之称,但长久以来,文名为诗名所掩,他一生创作散文二百余篇,包含有赋、碑、论、记、书、表章、状、启、集纪、墓志祭文等多种文体,其中体现了刘禹锡的政治、哲学、文学观点,同时也是刘禹锡心路历程的反映。基于目前还未有专门研究刘禹锡散文叙事性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分析刘禹锡的散文,并结合中唐文章新变的背景,探讨刘禹锡散文与中唐文章新变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一角度的深入分析,还原一个真实的刘禹锡,分析其叙事手法的多变,进而体会出其叙事文的精妙之处。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按文体研究刘禹锡的散文叙事,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刘禹锡散文与韩愈、柳宗元的相关叙事散文放在一起探讨。论文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概述中国叙事传统及刘禹锡的书、启、表、状等文体的叙事,通过梳理为下文具体分析其叙事做铺垫。第二章重点分析碑志文、记体文和集纪文的叙事手法,结合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探究刘禹锡笔下每种文体的特征。在这部分中,笔者试图从叙颂结合、精当剪裁和补充叙述三个角度分析碑志文的叙述方法,从对典型事件的描摹、往事与当下相结合以及紧凑的叙述节奏、连贯的情节三个方面考察记体文的写法,从补史之缺、人文合一、先议后叙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三个层面看集纪文的叙述特点。第三章则在第二章基础上展开,考察刘禹锡叙事文贯穿于各个文体中的总体叙述特征。在二、三章中,通过对这三种文体的叙事手法进行探讨,归纳出刘禹锡散文叙事具有叙议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以及善于运用前后对比等特点,进而发掘刘禹锡散文叙事的优长与不足。最后一章结合中唐文章新变的背景,分析刘禹锡散文与文章新变的关系。论文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以及与韩柳文的对比研究,见出刘禹锡散文守正出新的独特特征,给刘禹锡在中唐散文创作中找到一个合理的文学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