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航天任务的日益增多,对于姿态控制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星敏感器作为姿态测量精度最高的自主式测量器件,也逐渐成为航天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星敏感器通过对恒星的识别来实现姿态的测量,其中星图识别算法是星敏感器中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星敏感器姿态定位的性能。对于星图识别算法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热点。各位专家学者相继提出多种类型的星图识别算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现有的部分算法,对于噪声的鲁棒性以及图像畸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天任务的日益增多,对于姿态控制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星敏感器作为姿态测量精度最高的自主式测量器件,也逐渐成为航天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星敏感器通过对恒星的识别来实现姿态的测量,其中星图识别算法是星敏感器中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星敏感器姿态定位的性能。对于星图识别算法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热点。各位专家学者相继提出多种类型的星图识别算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现有的部分算法,对于噪声的鲁棒性以及图像畸变的容忍性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沿着星敏感器工作的整个流程,首先了解各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星图成像的数学模型以及数字星图的生成过程,通过生成的模拟星图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其次,对识别算法之前的图像去噪、星点提取和质心定位等技术进行介绍;最终,构建导航星库并对识别算法的大致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部分星图识别算法使用最近邻星作为起始星,在星点提取误差较大的情况下,起始星错误选择会直接导致星点识别的失败。针对该问题,本文使用邻星之间的夹角以及邻星和观测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动态夹角特征,并利用该特征作为后续匹配的起点,通过累计角度和距离验证的方法计算与各个导航星之间的匹配程度,最终得到匹配程度最高的星作为识别结果。相较于其它方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同时在位置噪声、伪星以及星等噪声影响下仍能保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3)常见的星图识别算法容易受到图像畸变、焦距变化等情况的影响,导致无法完成识别。针对该问题,结合畸变、焦距对星点成像影响的分析,在动态夹角匹配算法的基础之上,将先前的距离特征推广为距离之间的比例特征,并结合动态比例计算的方法,使得算法对与畸变,尤其对于焦距的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4)受到图像畸变等因素的影响,相较于理想情况下,星图识别算法能够完成识别的星点数量大大减少。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本文识别算法的识别流程,并借助已识别星点和邻星之间的位置关系,直接将邻星的星号进行补充,在正常方法无法识别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可识别星点的数目,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星点之间的信息,并为图像的畸变校正提供了支撑。
其他文献
夏日里,知了嘶鸣,骄阳当空。没有一丝的风。围墙一角,塌有一个缺口。跨进去,一股热浪迎面袭来。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垃圾场。显然,这是偷倒的界地,已有时日了。穿过垃圾场,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绿色坡地,铺展开来,跌宕起伏,地势绵延。这里野草疯长,杂树葳蕤。平坦坡地上,一畸畸菜地随意撒布,玉米、辣椒、蕃茄、豆荚……竞相生长,争红斗艳,充满了田园气息。
我们从1980年以来,用自拟的利水合剂治疗肝硬化引起顽固性腹水7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方药组成:琥珀2g、甘遂10g、二丑各10g、商陆8g、防已8g、白术10g、泽泻10g、柴胡10g、青皮10g、茯苓皮10g、大腹皮8g、桑皮10g、三棱10g、生牡蛎15g、炒鳖甲10g、生姜6g、大枣5枚引。在应用中可随症加减。
浅谈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樊文有,樊学中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周运娥河南省息县七里医院(464300)主题词肝硬变/中医药疗法,医话肝硬化腹水属于祖国医学“臌胀”范畴。笔者经多年治疗此病,多有体会,现简述于下。1湿热是肝硬化腹水主要病因肝硬化腹水...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治验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350003)赵文发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顾恒强患者林某某,女性,61岁。以腹胀、少尿、伴双下肢浮肿3个多月为主诉于1994年1月17日入院。该患者肝硬化史6~7年,1993年10月因腹部进行性膨胀...
排气饮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462415河南省舞阳县吴城西街中医诊所吴振兴,吴彩霞排气饮出自《景岳全书》,笔者在临床上,师景岳之法,灵活化栽。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取得良效,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80例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
以肝郁为核心论治肝硬化腹水五法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410007)蒋本尤关键词肝郁,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中医名膨胀,历来列为四大疑难症(风、痨、臌、膈)之一,通过多年来临床体会,认为其病位在肝、渐及脾肾,病因湿热疫毒为患,由气及血、由血及水,致气、血、...
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开展了激光星间链路的在轨实验,根据激光星间链路的特性,提出了空间骨干网的构想。本文以该骨干网为切入点,分析了现有北斗三号星间链路的网路吞吐量,提出制约网络性能的最主要瓶颈在于星地链路的传输能力。针对高速星间链路网络拓扑优化的问题,以实现星地链路与星间传输链路的网络吞吐量匹配为目标,研究空间信息网络激光星间链路拓扑及星地链路分配方案的设计,提出了基于网络吞吐量优化的北斗激光链路网络拓
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卫星的小型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微小卫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已经成为当前卫星技术的研究热点,对于微小卫星的实际组网应用,由于卫星数量较多,如何降低卫星的成本,以及如何提高卫星的集成度,都是关键性的问题。在卫星的惯性导航系统中,通常使用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三种传感器融合互补的方法计算获取卫星的最优姿态估计,而其中陀螺仪是测量卫星角速率的关键传感器,目前光纤陀螺被广泛
低轨卫星网络凭借卫星制造成本低、网络覆盖范围广、部署灵活等优点成为下一代空天地集成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为全球提供宽带卫星通信服务。低轨卫星轨道高度低,卫星运行速度快,导致部分星间与星地间链路状态动态变化,使得星间和星地链路难以维持长久连接。本文针对低轨极轨道网络在反向缝处星间链路切换问题及卫星与地面站间的馈电链路切换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低轨卫星网络的发展背景做了简单介绍,从历史进程角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