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微球前躯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得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钛微球;以硝酸钇、氢氧化钠、尿素为主要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合成了氧化钇纳米球;以上述样品为原料进行了涂层;采用球磨法制备了二氧化钛与氧化钇的复合物涂层。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示-热重分析(TG-DSC)、场发射电镜(FE-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制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和反射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加入量、水的加入量、水解温度及时间、反应物浓度等条件对样品形貌、粒径的影响。其内容主要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并加入表面活性剂辅助,通过改变反应条件等,制备出二氧化钛微球的前躯体,其平均粒径为800nm。前躯体经过不同温度的焙烧,得到二氧化钛微球,其形貌与粒径与前躯体无差别。通过控制热处理温度,可获得锐钛矿型、金红石型以及两种晶型共存的二氧化钛微球。用XRD、TG-DSC、SEM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并用UV-VIS-NIR型光谱仪对产物的反射性能进行了测定。2、采用均相沉淀法并加入表面活性剂为辅助,制得了不同粒径的球形氧化钇前躯体。前躯体经过焙烧,即得到不同粒径的氧化钇纳米球,其粒径为40nm到250nm之间,焙烧后样品的形貌与焙烧前无差别。用XRD、TG-DSC、FE-SEM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并用UV-VIS-NIR型光谱仪对产物的反射性能进行了测定。3、将前面所制得的样品二氧化钛以及氧化钇分别分散在水性及油性丙烯酸树脂中进行涂膜实验,得出二氧化钛涂层的最佳填料为900℃焙烧2h所得的微球,氧化钇涂层的最佳填料为粒径为180nm的氧化钇纳米球。4、以二氧化钛及氧化钇为原料、油性丙烯酸树脂及六次甲基四胺为分散剂,采用球磨法合成了氧化钛-氧化钇复合物涂层,通过改变掺杂比、球料比以及球磨时间等制备条件,并使用UV-VIS-NIR型光谱仪对涂层的反射性能进行测定,经比较得到了具有最佳反射性能的氧化钛-氧化钇复合物涂层,其制备条件为钇钛质量比为1:1、球料比为3:4、球磨时间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