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Mn、Zn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机能及机体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种类,其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营养丰富的特点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要的蛋白来源之一。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锰(Mn)、锌(Zn)元素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生理机能及在各器官中的沉积情况,为罗非鱼常规日粮中锰、锌的添加量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罗非鱼饲料的营养技术,同时也为罗非鱼健康养殖及食品安全提供借鉴。   1.饲料中添加Mn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影响   本试验在饲料中添加MnSO4·H2O,添加量分别按照0、10、50、100、150mg/kg,5个浓度梯度设计,以奥尼罗非鱼幼鱼为试验对象。经过60d养殖试验,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n对罗非鱼幼鱼的末均重有显著影响(P<0.05);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均不受饲料中不同水平Mn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Mn补充量的增加,饲料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饲料系数在饲料Mn添加量为100mg/kg时达到最小值,为1.11±0.08。谷丙转氨酶活力在各组中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含锰107.15mg/kg的第3组谷丙转氨酶酶活力最低25.00±4.58 U/L。谷草转氨酶活力第5组352±66.96 U/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试验鱼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第3组2.99±0.31U/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溶菌酶活力各组之间变化不大,方差分析显示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红蛋白随着饲料中锰的添加,血红蛋白值逐渐降低,第1、2组合和第3、5组差异显著(P<0.05),第2组最高69.01±8.90g/l。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各组酶活力和血清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各组之间,方差分析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伴随饲料中锰含量增加而提高,第1组和第3组差异显著(P<0.05),最高为第1组59.94±15.33 U/ml,最低是第3组17.34±1.33 U/ml,各组之间酶活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测定Mn对罗非鱼幼鱼生长、生理机能及在全鱼、肝脏、脊柱、肠道中Mn、Zn、Cu、Fe元素含量,其结果是Mn主要贮存在脊柱和肠道中。全鱼、肝脏、脊柱、肠道的锰蓄积量随养殖时间延长而减少。在本实验条件下,发现Mn对Zn、Cu、Fe在全鱼、肝脏、脊柱及肠道中的蓄积量有一定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可以推断对于本实验的基础饲料中锰的适宜添加量为50mg/kg,饲料中锰含量为107.15mg/kg。   2.饲料中添加Zn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影响   本试验在饲料中添加ZnSO4,·H2O,添加量分别按照0、20、60、180、540mg/kg,5个浓度梯度设计,用奥尼罗非鱼幼鱼为试验对象。经过60d养殖试验,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Zn对罗非鱼幼鱼的末均重、增重率有显著影响(P<0.05);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饲料系数均不受饲料中不同水平Zn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Zn补充量的增加,饲料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饲料系数在饲料Zn补充量为180mg/kg时达到最小值,为1.12±0.05。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力在各组中差异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第2组最高31.00±1.00U/L,乳酸脱氢酶随饲料中的锌浓度升高而活力显著提高。各组试验鱼血清中溶菌酶活力,第4组216.65±8.31μg/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红蛋白随着饲料中锌的添加,血红蛋白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各组酶活力,方差分析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中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伴随饲料中锌含量的提高而降低,最高为第1组134.32±12.39 U/mgprot。血清中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先升高后降低,第3组和第1、5组差异显著(P<0.05)。测定在全鱼、肝脏、脊柱、肠道中Zn、Mn、Cu、Fe元素含量,其结果是Zn主要贮存在肠道、脊柱、全鱼中。Zn对各个组织器官中Mn、Cu、Fe的含量有一定影响。全鱼、肝脏、脊柱、肠道的锌蓄积量随养殖时间延长而减少。在本实验条件下,发现Zn对Mn、Cu、Fe在全鱼、肝脏、脊柱及肠道中的蓄积量有一定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可以推断对于本实验的基础饲料中Zn的适宜量为180mg/kg,饲料中锌含量为192.62mg/kg。
其他文献
一种新工具的出现使得蚀刻纳米材料变得相对简单和便宜。    IBM的研究专家发明了一种成本低廉且相对简单的制作工具,能够可靠地制作小到15纳米的物体。为了展示这种工具,IBM苏黎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个三维的地球地图。其体积小到可以在一粒盐中放下1000幅这样的地图。  现有的纳米制造技术,如电子束光刻,在制作远小于30纳米的物体时难度很大,同时成本昂贵,制作工具复杂。对比而言,IBM研究员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