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明月峡碳酸盐岩地层流体性质识别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月峡构造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中部,目的层石炭系是川东地区的主力产层。由于近10年来勘探投资的转移,石炭系新增储量少,明月峡构造带作为5个低勘探程度的新构造带之一,是目前勘探的重点,对储层“四性”的认识,尤其是对地层含流体性质的准确识别与评价成为摆在测井地质工作者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工区典型井的地质、测井和岩心资料等的分析处理,重点开展了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地层流体性质解释符合率不高将增加区域钻井风险、影响后期增产对策研究。本文针对储层含流体性质识别,主要开展以下5个方面研究工作:①综合应用CRA法、M-N交会图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地层岩性;②碳酸盐岩储层空隙空间的测井特征研究及储层类型划分;③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建立;④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储层含流体性质识别方法集成研究与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⑤工区典型井测井多参数两向量判别分析法的气层识别。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认识:(1)地层岩性识别是流体性质识别的基础,亦是储层含气性的主控因素之一。通过测井曲线自动取值分层,提取岩性特征参数,总结得到了地层中主要岩性的M、N值等测井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应用基于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的CRA法、M-N交会图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工区岩性进行逐点和分层自动识别。研究认为M-N交会图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用于识别工区地层岩性效果较好。(2)复杂的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组合使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复杂多样。基于碳酸盐岩空隙空间的测井特征研究,结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将工区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3类: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并合理地划分单井剖面上的石炭系储层。(3)在系统认识工区岩性、物性及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以岩心分析数据为刻度依据,优选储层参数计算模型;根据工区石炭系孔隙度、渗透率下限和泥质含量上限对储层品质分级与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工区石炭系储层物性较好,孔隙以中小孔为主,三类储层厚度占储层总厚度近一半的比例,对产能有一定的影响。(4)结合储层类型划分结果,充分利用已有试气结论对典型气层、差气层和水层段建立了适合明月峡构造地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RT与RT/RXO、RT与POR、POR与Sw、 POR3与△R),能较明显的识别流体性质。提取高分辨率的特征参数(三孔隙度比值POR3、深浅电阻率差比值△R、岩性系数DTGR和地层水参数SRw),采用两向量判别分析法有效直观地识别地层含流体性质,并经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验证,回判率高。基于上述地层岩性识别、储层划分、储层参数计算和流体性质判别等关键问题研究,形成了工区裸眼井电缆测井(静态)识别碳酸盐岩石炭系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和技术,应用效果良好,为工区后期射孔、试气等作业提供了测井地质依据。
其他文献
在计算机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税务管理系统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但是,各个税务信息子系统之间的合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数据不对称这样的问题。再加之
随着伊拉克内外战争结束,中国各石油公司分别跟该国签署了一些油田服务项目,使得国内工作人员到该国油田进行的工作量剧增,同时对油田油井井场管理控制要求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苏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各向异性明显,常规测井不能准确描述地层各向异性,有时导致常规测井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相矛盾。为分析储层各向异性的原因,确定地层最大、最小水平
红枣是中国的特色果树,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传统的滋补食品。中医认为它有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安神镇痛和调和药效等功效。近年来,对红枣的研究开发日益深入。现代科学研究表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程度的逐渐加深,致密砂岩气藏的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勘探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但复杂的成因以及裂缝的发育等,使得致
本文从文献综述和导师临床经验总结两方面探讨灸法的临床应用。 文献综述部分:以近十五年有关灸法研究的文献为主,从灸法的适应症、灸量、灸术等方面综述灸法的临床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从恢复国内业务到持续发展壮大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对保险行业的监督管理不断改革完善,逐步形成了偿付能力监管、公司治理监管和市场
诉讼制度是清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清代诉讼制度尤其是其审级建置、程序设计和监督体系,能够窥视清代法律制度的深刻理念,以诉讼制度为考察中心梳理其与政治的互动,
苏州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在开发旅游业方面已有不少显著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大多得益于其原赋性极强的旅游资源,苏州在旅游发展上如何再上新台阶,如何处理好现有问题,还有许多工
针对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未能足够重视城市树木对雨水径流削减功能的问题,在简述中美两国关于城市树木和径流削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国城市树木管理方面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