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高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国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多项条例来全面规划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和高校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大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鉴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本研究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构建了科教融合的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希冀能有助于解决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国家和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论文共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首先对科教融合理论的源起与发展进行梳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国外科教融合的理论起源于洪堡“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思想,继而是吉尔曼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继承和创新,然后是博耶在大学本科教育回归科教融合理念。国内科教融合理论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与教育相关的各项条例的出台,在我国大学中出现了教学科研问题的博弈;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科教融合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我国当前大学正处于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对科教融合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呼声变得更为深切。第二章主要论述我国大学实施科教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的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四方面加以分析;可能性的论述则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特点、科教融合的成功实例,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资金保障,以及大学教师已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四个角度展开。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大学本科科教融合的现状、导致的结果和造成的原因。根据第三章的分析,第四章主要从科教融合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教科融合和科教融合两个培养途径三大方面构建了科教融合的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科教融合的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贯彻实施,第五章则结合大学本科科教融合的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从指导大学发展的国家、人才培养摇篮的大学、实施科教融合的教师和作为培养主体的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希冀国家、社会、大学、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相互配合,共同贯彻实施科教融合的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使我国尽快步入发达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