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都存在着一个精密的程序,或“生物钟”,它决定着细胞是否、何时开始生长、分裂或死亡。这个精密的程序或“生物钟”,即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它在相关基因的控制下,依据一定的规则和节奏运行着,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周期调控失调密切相关,Wee1是细胞周期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其激活或失活对于细胞周期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而其活性的有无又与其磷酸化水平有着密切联系。本研究主要探讨Wee1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类型、病理分期和转移的关系。同时也探讨Wee1及磷酸化的Wee1能否作为新的肿瘤治疗靶标用于临床,从而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率,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依据。实验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随机选择的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癌灶组织100例与52例距肿瘤边缘10cm以外的正常结肠组织中Wee1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Ser53及Ser642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肿瘤组织中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按P<0.05的标准认为其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其统计学意义显著。结果:Wee1B11、p-Wee1Ser53及p-Wee1Ser642蛋白均是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分别为68.00%、85.00%和91.00%,而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分别为9.62%、21.15%和42.31%。Wee1B11与p-Wee1Ser53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浆有少量着色,p-Wee1Ser642主要定位于细胞浆,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着色。大肠癌组织中Wee1及p-Wee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三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浸润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远处转移(P<0.01)或Dukes分期(P<0.05)呈正相关。另外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ee1 (B11)、p-Wee1(Ser53)和p-Wee1 (Ser642)三者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1、本研究首次在大肠癌中检测Wee1B11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Wee1Ser53和Wee1Ser642的表达。发现在大肠癌患者自身正常大肠组织中Wee1B11、p-Wee1Ser53和p-Wee1Ser42几乎不表达,而在大肠癌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在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Wee1B11、p-Wee1Ser53和p-Wee1Ser4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与肿瘤浸润程度、转移和Dukes分期也相关。3、可能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Wee1及其磷酸化Wee1的激活及失活的异常,造成细胞G2/M期“检测点”对受损的DNA修复作用的减弱,进而导致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异常。4、对于Wee1及其磷酸化Wee1在大肠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仍须在细胞及分子水平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在大肠肿瘤细胞中不同的时间点的作用机制,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