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微创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的相关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在正常成人腰椎三维重建模型中模拟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将螺钉进行摆动和空间移动,分析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进针点及置入角度的安全范围。通过收集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手术病例、进行三维重建后测量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分析对比二者的差异,以更好的缩短该螺钉置入的学习曲线,提高临床首次置钉的成功率。  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于我院影像科随机选取60例正常人腹部CT(正常腰椎)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36.25±8.62岁(19-58岁),利用Mimics10.01R软件进行腰椎三维重建后,测量棘突高度及前后径并动态模拟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后,通过螺钉的三维移动及空间摆动后,测量螺钉的进针点与棘突基底部及下缘的距离范围及尾倾角α、外倾角β的范围。  本研究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我院毛克亚教授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直视下微创单侧混合内固定方式(患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加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的患者CT数据84例,其中单节段腰椎手术69例,双节段15例,男50例,女34例,平均年龄41.23±10.06岁(22-68岁)。将该数据代入Mimics10.01R软件中重建后,测量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的进针点距离棘突下缘及基底部的距离及尾倾角α及外倾角β。  本研究第三部分,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标准评估单侧混合内固定患者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的疼痛对比情况。  结果:第一部分:对正常成人腰椎CT进行腰椎三维重建后模拟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后,棘突高度测量结果显示腰椎棘突高度显示,从L1至L5,不同性别均呈现先增高后减小的趋势。腰椎各节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节段中,不同性别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棘突高度在男性中,以L3最大(31.11±0.84mm),L5最小(20.09±0.48mm);在女性中,同样为L3达到最大值(28.86±0.94mm),L5最小(18.80±0.78mm)。  腰椎棘突前后径测量结果显示,从L1至L5,不同性别均呈现先增高后减小的趋势。腰椎各节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节段中,不同性别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棘突前后径在男性中,以L3最大(13.15±0.59mm),L1最小(9.99±0.51mm);在女性中,L3最大(12.29±0.63mm),L5最小(9.24±0.50mm)。  钉道长度测量结果显示,从L1/2至L5/S1,不同性别均呈现长度增加的趋势。腰椎各节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节段中,不同性别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男性腰椎中,钉道长度最小为40.40±2.64mm,最大为53.04±3.38mm;女性腰椎中,钉道长度最小值为38.77±2.48,最大值为49.22±1.76mm。  进针点至棘突基底部的最大距离最小距离结果显示:从L1至L5,不同性别的螺钉进针点前后移动范围在增大。且在L4/5、L5/S1增大的幅度最为明显。腰椎各节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节段中,不同性别间,螺钉进针点的选择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L1-3,最佳进针点可选择距离棘突基底部靠后4mm左右,而在L3-S1,最佳进针点可选择棘突基底部靠后5-8mm处。  螺钉进针点至棘突下缘的距离范围测量结果显示,从L1至L5,螺钉进针点距离棘突下缘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其中进针点距离棘突下缘的最大距离的最小值:男性为15.70±0.72mm,女性为14.96±0.68mm,均出现在L1节段;最大值男性为21.13±1.27mm,女性为19.07±0.84mm,均出现在L3节段。各节段间差异明显,但男女间差异并不明显;但是进针点距离棘突下缘的最小距离的最小值则出现在L4、5节段(男性为L5:3.90±0.57mm;女性为L4:4.16±0.67mm)。不同节段腰椎中,进针点的选择是不同的,其中上腰椎(L1-L3)应选择棘突中下三分之一;在下腰椎(L4、5),则选择棘突中上三分之一、中点、中下三分之一均可。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尾倾角摆动范围测量结果显示,从L1/2至L5/S1,尾倾角在逐渐减小,L1最大,L5最小。尾倾角摆动的最大值在男女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最小值有统计学差异;尾倾角的可摆动范围也在不断增大。L5/S1达到最大可选择范围(10°以上)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外倾角摆动范围测量结果显示,从L1/2至L5/S1,外倾角在逐渐增大,其中男性与女性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倾角的摆动范围在逐渐增大。上腰椎的摆动范围要明显小于下腰椎。  第二部分:腰椎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长度测量结果显示:男性L4/5选择48-50mm螺钉;L5/S1选择52-54mm长度螺钉,女性选择L4/5选择46-48mm螺钉;L5/S1选择50-52mm长度螺钉;螺钉进针点距离棘突基底部距离显示:男性腰椎中,L4/5进针点距离棘突基底部距离为5.88±0.65mm,L5/S1为8.12±0.83mm;女性腰椎中,进针点距离棘突基底部距离在L4/5为5.57±0.74mm,L5/S1为7.11±0.50mm;进针点距离棘突下缘的距离:男性腰椎中,L4/5进针点距离棘突基底部距离为12.42±1.45mm,L5/S1为9.82±1.18mm;女性腰椎中,进针点L4/5为11.14±1.01mm,L5/S1为11.20±1.63mm;进针点的选择上,性别差异不明显,在L4/5节段,可选择棘突中点或中下三分之一,靠后5-6mm处;而在L5/S1节段中,进针点可选择中上三分之一、中点或中下三分之一,靠后7-8mm处;尾倾角的测量中男性腰椎的L4/5尾倾角为25.74±4.01°,L5/S1为21.46±3.84°;女性腰椎中,L4/5的螺钉的尾倾角为24.84±2.91°,L5/S1为19.68±2.85°。而外倾角的测量结果显示男性腰椎中,L4/5外倾角为45.50±4.88°,L5/S1为54.31±4.85°;女性腰椎中,L4/5的螺钉的外倾角为45.25±3.77°,L5/S1为53.63±4.16°。  第三部分:单侧混合内固定患者术后评分结果。所有接受患侧椎弓根螺钉十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方式的患者术中影像学检查螺钉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突破皮质骨结构。所有69例单节段患者手术时间在70-110 min,平均89±15 min,双节段患者手术时间在100-160min,平均120±20min。平均每枚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置入时间15min。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半年开始出现骨质融合,术后一年情况较好。  结论: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腰椎术后CT以及正常成人CT进行三维动态重建、模拟置入螺钉,能精准的测量出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的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应用于临床手术中,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手术,减少学习曲线。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白蛋白联合速尿治疗肝硬化腹水腹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60例,按照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60例)和对照组(
科技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行各业全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在此情况之下,医院也与时俱进的引进了先进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利美达松促使药物靶向作用于ARDS患者病灶炎性组织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ARDS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吸氧、抗生素、化痰等措施的基础
部分颅内肿瘤可能会引起颅内出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出血性脑卒中,这类患者往往起病急,预后差,需要得到及时的诊断、救治和引起医生足够的重视.因此,医生在接诊出血性脑瘤卒中
急性心肌梗死为以冠状动脉病变作为前提的,出现该病变之后会出现血供应量不足或者不停止供血的状况,导致心肌出现长时间的严重的心肌缺血,最终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本文以
目的:对小儿进行颈静脉采血与传统股静脉采血的效果比较,探索一种针对小儿的更简便、安全、高效、快捷的静脉采血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外周浅静脉采血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