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后,患者的患侧手出现浮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患侧肩周疼痛,以及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受限制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患者的SHS发病时,如果得不到及早发现及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起患者的手及手指变形,更为严重者,患者的手功能甚至完全丧失,成为废用手。患者心理上会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对自己自暴自弃,同时较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家属的护理负担、社会的卫生服务负担。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作为一种机械波,当治疗时需与治疗部位之间无空隙,可通过涂抹耦合剂与治疗部位密切接触。ESW在治疗时,可以通过皮肤、脂肪、肌肉等各种不同阻抗的组织逐步向深层推进。ESW当遇到阻抗不同的两种组织时,会在两种组织界面发生物理效应:反射、折射、透射及吸收等。ESW可以通过直接的撕裂作用、热效应、间接的空化效应和一些化学效应对疼痛起到治疗作用。1984年Dornier率先将ESW最使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近年来,ESW的功能逐步被研究人员所开发,发现对骨折促进愈合及对肌肉疼痛止痛,ESW同样起到治疗作用。临床上治疗骨及肌肉的一系列疾病比较多。但目前来说,ESW治疗脑卒中后SHS肩痛的临床研究较少。研究目的:观察及评价ESW对脑卒中后SHS患者肩痛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确诊后的脑卒中后SHS肩痛患者60例,根据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为ESW治疗组,对照组为超声波(ultrasonic, US)治疗组,每组各30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频脉冲电治疗、气压治疗和针灸。实验组采取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叠加使用ESW的治疗模式;与此同时,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US治疗。治疗前、治疗1周、2周和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来评价患者肩部疼痛、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AM-UE)来评价上肢肢体功能和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进行分别对比。结果:在治疗1周、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01)而且ESW治疗组的VAS评分比US治疗组更低(p<0.05)。在治疗1周、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AM-UE)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AM-UE)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而且ESW治疗组的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AM-UE)明显高于US治疗组(p<0.05)。与此同时,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ESW治疗组明显高于US治疗组(93.3%vs.76.7%,p<0.05)。结论:ESW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SHS肩痛,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且疗效优于US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