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MBO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目标企业管理层通过融资方式获得本公司股份和其他资产,进而实际获得或者预期获得本企业实际控制权的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并购方式,在有效整合企业、降低代理成本、强化经营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在西方获得极大发展,并迅速波及全球。我国引入MBO是为国有资本退出和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寻找新的途径。MBO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重合,因此刚好可以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所有人虚位的根源问题。遗憾的是,由于MBO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诸如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因此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国家在政策上也经历了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本文从这一现实背景出发,旨在澄清人们对MBO的种种误解,深入分析MBO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MBO制度本身造成,而是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经济金融环境、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肯定MBO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途径的正确性,并寻求MBO在操作难题上的解决之道,从而完善这一制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企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本论文拟分为六章,其中第三至六章是主体部分。第一章MBO制度探究。本部分主要介绍了MBO的概念与特征、起源与国外发展状况以及理论基础,旨在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该制度优缺点以及所需要借助的政治、经济和政策法律条件,从而更好地加以借鉴应用。第二章MBO在中国的实践。本部分梳理了MBO在中国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对MBO质疑的不合理性和MBO的本土价值,兼评了以职业经理人制度代替国企产权改革观点的不合理性,旨在肯定MBO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式之一的合理性。第三章MBO主体法律问题研究。本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将大型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排除在目标企业之外的不合理性;二是实践中各类收购主体存在的法律障碍及完善“壳公司”收购主体模式的设想;三是在论述国资委的定位于监管的基础上重构谈判主体的设想。第四章MBO融资困境与出路。本部分主要分析了目前国内MBO融资方面存在的诸如融资渠道单一,操作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合法等困境,进而提出解决的出路,包括新《公司法》、《证券法》对拓展融资的意义,股票质押贷款方式的可行性分析,培育投资银行韵着力点以及创新金融工具和完善融资退出机制等。第五章定价机制的构建。本部分分析了以每股净产值为唯一标准,实质上单边决定的定价机制的缺陷及成因,主张建立以现金流折价法得出基础价,进而面向社会竞卖,利用拍卖“评标”程序最终得出价格的定价机制。另外还涉及了定价过程中应该考虑的管理层贡献补偿、控制权溢价、无形资产评估以及国家法律政策在定价问题上的规制等问题。第六章MBO后续风险及防范。本部分是主要是对MBO完成后企业存在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的探索性思考。包括MBO后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持股期限问题、完善中小股东的救济途径。这是目前研究相对缺乏的领域,特别是在法学领域。作者旨在通过此部分的粗浅论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水平。由于水平的局限,本文的写作基本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如果说有所创新可能在于系统论证了对MBO质疑的不合理性;以及新《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当下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政策背景对于MBO发展的有利影响和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的诸种权力中,监督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力。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其监督具有当然的合法性;而作为民意代表机关,其监督具
地方自治被视为近代宪政发展的基石,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地方自治思想自清末传入中华大地后,知识分子视之为改造专制统治、建设宪政国家之良径,开展了地方自治的尝试,并
探讨了10 kV聚乙烯电缆的硅烷交联生产工艺,重点分析了硅烷交联新技术在电缆生产中的应用,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私家侦探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是指:“民间(非官方)从事普通案件调查的机构和个人”。与国家侦查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侦查机关不同,私家侦探行业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