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建筑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在风力下的破坏现象更为常见。屋盖围护结构设计通常不考虑结构风振的影响,但应该考虑风压的脉动效应,应在平均风压基础上考虑脉动风瞬时增大的影响,通常是采用极值风压作为设计荷载取值的依据。本文首先基于极值风压估算理论,结合大跨度屋盖风洞试验,探索多种极值风压估算方法的异同,确定合理的极值风压估算方法;进一步实施了4个不同尺寸柱面屋盖的风洞试验,研究不同屋盖矢跨比和高跨比对风压分布的影响,并对柱面屋盖各区域的面积折减问题作探讨;最后对已有的11个大跨度屋盖的风洞试验数据深入分析,对比合理的极值风压估算方法和规范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并据此针对屋盖风敏感即边角区域的最小极值风压提出修正调整方法。全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归纳如下:(1)不同方法对柱面屋盖最小极值风压估算结果的对比首先介绍不同的极值风压估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对柱面屋盖极值风压的估算结果,指出现行规范峰值因子取为2.5且只利用阵风系数来考虑脉动风压影响,可能得到偏于不安全的结果。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缺点,而峰值分段平均法相对更为适合,建议采用。(2)柱面屋盖极值风压分布特征及面积折减系数对一类柱面屋盖实施了详细的风洞试验,分析不同屋盖矢跨比和高跨比对最小极值风压系数的影响,指出柱面屋盖极值风压系数绝对值的试验结果整体取值明显小于日本规范值。最后以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风压面积折减系数,得出面积极值风压系数随从属面积增大的折减曲线呈现出先快后慢的折减趋势,对数拟合更符合折减规律。在柱面屋盖的多数区域,从属面积大于或等于25㎡时,规范中折减系数取0.6的规定可能偏于危险。(3)屋盖边角区域最小极值风压调整方法基于已有11个屋盖风洞试验的结果,针对屋盖边角区域的高负压,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到采用峰值分段平均法和现行荷载规范方法之间的定量统计规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结果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且规范方法的结果明显小于合理的极值估算方法,这意味着采用规范阵风系数方法估计得到的风压标准值是偏于危险的。根据分析结果,建议针对屋盖风敏感区域的风压取值的调整系数具体为:角区调整系数?建议值取1.25,边区?取1.20。从而可以在保证整体屋盖设计经济性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屋盖的抗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