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采集了中国科学院江西鹰潭(红壤)、江苏常熟(水稻土)、黑龙江海伦(黑土)、陕西长武(黑垆土)和河南封丘(潮土)五个农业生态站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样品,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磷素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显著增加土壤全磷和某些形态无机磷的含量。由于不同区域生态因子的差异以及施肥方式、施肥量、种植方式、气候特征尤其是水热条件的差异等而使得土壤全磷和各级无机磷的含量增减的幅度不同,土壤全磷和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1.土壤全磷(T-P)含量的地域性分布特征: T-P含量平均值大小表现为:红壤施有机肥组>黑垆土>黑土>水稻土>潮土>红壤施无机肥组,前四种土壤之间T-P含量差异不显著,(范围在862 mg kg-1~830mg kg-1之间),但显著大于潮土和红壤施无机肥组土壤T-P含量(分别为:750mg kg-1和537mgkg-1)。 T-P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各区域土壤不同施肥处理年均增加幅度为0.85%~5.35%,其中以红壤增幅最大,黑垆土增幅最小。 2.各级无机磷含量的地域性分布特征:黑土和施有机肥红壤:Fe-P>Ca10-P>Al-P>Ca8-P>Ca2-P>O-P,(其中红壤Al-P>Ca10-P);水稻土:Ca10-P>O-P>Fe-P>Al-P>Ca8-P>Ca2-P; 施无机肥红壤:O-P>Fe-P>Al-P>Ca10-P>Ca2-P>Ca8-P; 潮土和黑垆土:Ca10-P>Ca8-P>O-P>Fe-P>Al-P>Ca2-P。 3.无机磷(Pi)和有机磷(Po)占全磷比例(Pi/TP,Po/T-P)的地域性分布特征: 黑土和施有机肥红壤:Po>Pi,Po/T-P分别为70%~60%和52%~62%;其它土壤都是Pi>Po,Po占T-P的百分数为15%~41%。 4.土壤中磷素形态对施肥的响应: 因为Ca2-P是植物生长的速效磷源,土壤中Ca2-P的含量水平可表示该土壤供磷的水平。在五个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中CK的Ca2-P值:黑土:10.2 mg kg-1、黑垆土:4.7mg kg-1、潮土:0.8 mg kg-1、水稻土:8.01 mg kg-1、红壤的对照(施NK):0.8 mg kg-1。表明在不施磷条件下我国五个主要农业生态区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都较低,尤其是潮土和红壤的,只有0.8 mg k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