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河口潮滩剖面土壤、微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的碳氮磷计量比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l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认识未来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滨海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碳氮磷动态长期变化过程,本研究以九龙江河口湿地中约1.7 km的潮滩横剖面(高差2.79 m)作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上自高至低不同水位梯度的秋茄红树林(Kandelia obovata)、交错带I(秋茄红树林为主)、交错带II(互花米草为主)、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和光滩的土壤、微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的碳氮磷计量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沿潮滩由陆向海方向上,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溶解性有机磷(DOP)、NH4+、PO43–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土壤δ13C值变化范围为-27.77‰至-20.52‰,土壤δ15N值变化范围6.7‰至5.92‰,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为植物。土壤NO3–含量在不同植物群落之间无显著变化。(2)沿潮滩由陆向海方向上,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和放线菌(Actinomycetes)丰度、土壤胞外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土壤胞外酶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酶(CBH)活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位于交错带II(互花米草为主)群落,土壤胞外酶酸性磷酸酶(AP)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最大值位于互花米草群落。(3)沿潮滩由陆向海方向上,土壤C:N、土壤C:P、土壤N:P、微生物量C:N、土壤胞外酶N:P呈降低趋势;微生物量C:P、土壤胞外酶C:N、土壤胞外酶C:P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均位于交错带II(互花米草为主)群落;微生物量N:P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最大值位于互花米草群落;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最小值位于交错带II(互花米草为主)群落;微生物氮利用效率(NUE)和微生物磷利用效率(PUE)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位于交错带I(秋茄红树林为主)和互花米草群落。土壤微生物碳限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位于交错带II(互花米草为主)群落;土壤微生物磷限制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最小值位于互花米草群落。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微生物养分利用效率、微生物碳限制和微生物磷限制在不同植物群落中有显著差别,而土壤深度影响不显著。沿潮滩由陆向海方向上,随着淹水频率的增加,植物群落发生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丰度下降,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先降低后增加,微生物氮利用效率和微生物磷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
其他文献
学位
细根周转是土壤碳归还的重要途径,气候变暖通过影响细根周转,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为了揭示全球变暖对人工林细根周转的影响及机理,提升对全球变暖环境下人工林碳吸存以及碳源汇功能的预测,本研究选取世界上最大的单树种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在福建省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杉木人工林土壤增温控制试验平台上开展研究。该增温平台采用
目的为了减轻士兵在长距离高负重行军的负担,人们设计了多种具有弹簧阻尼系统的悬浮背包。为了评估悬浮背包的有效性,通常采用人体整体耗能或局部肌肉激活程度等值作为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忽略了悬浮背包对肌肉激活分布的影响。基于Opensim建立耦合背包力学模型的人体肌肉骨骼模型,通过人体动力学分析,深入研究不同阻尼刚度的悬浮背包对肌肉激活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运动捕捉系统记录人体背包行走时的运动学数据,获取行走
期刊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储存库,其碳库构成、碳汇功能及稳定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许多湿地被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这一转变过程中逐步引起湿地土壤碳汇功能与碳库规模的变化。然而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河口湿地或海岸湿地,关于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围垦为稻田后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特征仍鲜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中国11个典型的滨海湿地(包括
土壤呼吸是大气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第二大碳通量,其微小变化将会显著增加或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深远的影响。土壤养分通过调控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影响土壤呼吸,厘清土壤呼吸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对预测全球陆地碳循环至关重要,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磷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养分元素之一,而亚热带森林土壤高度风化,大部分磷被铁铝氧化物固定,土壤有效磷含量低,导致该区
学位
学位
菌根真菌和细根是植物获取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两条重要途径,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生态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杉木人工林在我国林业生产、森林碳汇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进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降雨减少和氮沉降条件下如何影响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丛枝菌根真菌(AMF)和细根及其之间的关系还未达成共识。因此,本研究选取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T)、氮沉降(N)、隔离降雨(PE)和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