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接触对被动行走多体系统动力学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行走是双足仿生行走的新概念。相比于传统的双足行走,其优点为能量消耗率很低。被动行走的仿真研究一般采用倒立摆模型假设,认为支撑足与地面铰接,足在地面上不发生弹起以及相对滑动。这种简化模型忽略了足与地面接触的过程。在各种多体系统中,碰撞与接触问题对于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与稳定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实际的被动行走多体系统中足与地面接触也是行走过程的重要环节。为研究上述接触过程对行走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考虑足与地面弹性接触的二维被动行走模型,利用Hertz接触(弹簧阻尼)模型以及经过改进的Coulomb摩擦模型分别描述足与地面的法向接触力与切向摩擦力。通过动力学仿真,在寻找到周期行走步态的同时,得到了行走过程的接触力变化。通过改变模型的接触刚度系数、阻尼系数以及摩擦系数,发现接触阻尼系数与摩擦系数对于行走步态基本无影响,接触刚度系数对于行走的步态影响最大。接触刚度系数越大,行走的平均速度和碰撞力峰值越大。通过增加仿真模型的斜面倾角,可得到单步周期、二步周期、多步周期等周期加倍的行走结果,这与Gacia等人的倒立摆模型结果类似。改变模型参数及接触参数,可得到参数对步态分岔点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接触刚度系数越大,步态分岔发生的倾角越小,其它接触参数对分岔点没有影响。进一步利用Floquet乘子以及胞映射方法对行走的稳定性研究。通过简单假设使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降维,得到了3维胞空间下的被动行走吸引域。通过改变接触参数,发现接触刚度系数与接触阻尼系数对吸引域大小没有影响;摩擦系数越大,行走的吸引域越大。这说明摩擦力是考虑弹性接触的被动行走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为验证仿真模型结果,建立了含有测试系统的简单直腿被动行走实验模型。利用陀螺仪测量双腿摆角,利用薄膜力传感器测量足地接触的法向力。在不同行走介质上测试的结果,说明了摩擦力对行走稳定性的决定作用。利用测试得到的行走步态以及接触法向力曲线,与仿真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这说明考虑足与地面弹性接触的被动行走模型是更加接近真实物理模型的。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社会生产和发展提供便利。但是在煤矿生产行业中,如果煤矿通信系统不够完善,不仅会影响矿井生产的安全性,还会
微/纳尺度接触物体之间的黏附作用对整个微/纳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起着关键作用。为避免黏附失效,提高微/纳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建立考虑尺度效应及表面效应的广义黏附接
<正>谈起"擦擦",有很多人会问,什么是擦擦?简单说,擦擦(tsha-tsha)是藏语的音译,专指按印或脱模制作的小型泥造像和小塔,也有少数是藏文或梵文经咒。据意大利藏学家图齐(G·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