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化生命——牟宗三《历史哲学》疏释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牟宗三认为历史是文化生命的曲折发展,因此他在其《历史哲学》中以历史为载体对中国文化生命的过去及未来做了一哲学的省察,并希望通过这一省察找出中西文化生命异质之处,由此探索出一条中国文化生命的现代化道路。牟宗三认为中国文化生命之所以不同于西方文化生命,全因为中国文化生命之背后为一“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其表现方式为“理性的运用表现”。而西方文化生命背后为一“分解的尽理之精神”,其表现方式为“理性的架构表现”。现代化之科学与民主唯有通过在“理性的架构表现”下形成一“对列之局”方可实现。而中国只有“理性的运用表现”,无法开出“对列之局”,故中国之文化生命开不出民主与科学。以往之中国文化生命,虽无民主与科学,然因其以儒学为主流,故在儒家的德治下仍可实现一治权的民主来暂时维持天下之太平,但历史亦因此而不得不停滞于一治一乱的循环中。而若要结束这一治乱循环之局,唯有通过“理性的运用表现”转出“理性的架构表现”,从而实现政权的民主,此即中国文化生命之现代化。牟宗三认为既然儒家是中国文化生命之主流,其两千多年来一直主导着中国文化生命的发展,因此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的使命,亦该由儒家来肩负。而牟宗三认为儒家若要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使命,必须走一条“内圣开新外王”的道路。中国文化生命唯如此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化的完美融合,从而向更远处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找出道德的来源和基础,叔本华从经验现象和形而上学两个层面对人类活动、尤其是道德活动进行了考察,指出同情是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来源。为此,叔本华首先对康德伦理学进行批
常识与社会科学经常将集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基于这种看法,社会与法律要求社会集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甚至,许多时候要求社会集体独立地承担责任。责任与权力息息相
现代性的种种负面效果引起了西方哲人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被视为这些恶果在哲学上的祸首。克服现代性,在哲学上就几乎等于意味着克服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社会发展思想理论紧密围绕着人类的生产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整的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现实具有观照作用,是关乎人类命运的理论学说。它不但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
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对于梁启超启蒙思想的研究大都是以《新民说》为中心来进行的。湖南新政时期的启蒙思想是他面对湖南一省之现实和在未经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