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与发生结肠癌的关系,分析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结肠癌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1996年1月-2006年1月延边医院收治的>40岁阑尾切除术患者253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本院门诊>40岁健康体检人群2643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进行10年随访,观察组实际应答率97.08%(2456/2530),对照组实际应答率94.59%(2500/2643)。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如性别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体育锻炼、每周排便次数等)、家属恶性肿瘤史等资料。结果(1)观察组患者10年内结肠癌发生率是3.62%,对照组为0.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阑尾切除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2)全部随访人群按有无结肠癌分组,分别从性别、饮酒史、体育锻炼情况、每周大便频次、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史等方面对结肠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吸烟因素外,其他因素结肠癌组明显高于无结肠癌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P<0.05)。(3)通过分层分析方法,分析上述结肠癌危险因素对于阑尾切除与结肠癌发生关系的影响,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从性别、饮酒史、体育锻炼情况、每周大便频次、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史等方面比较,排除上述危险因素的影响后,P<0.05仍成立,说明阑尾切除对于结肠癌发生的影响,不受性别、饮酒史、体育锻炼情况、每周大便频次及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史的影响。(4)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阑尾切除、性别、饮酒史、体育锻炼情况、每周大便频次及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史等均是结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阑尾切除术后患者10年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增加;阑尾切除与性别、饮酒、不常锻炼、大便频次<3次/周或大于14次/周,以及一级亲属有恶性肿瘤史等因素均是结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