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发酵法可以提高豆粕的利用率,将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肽或氨基酸。因芽孢杆菌具有多种优势,本文以筛选出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出发,并对其产蛋白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EM,在发酵时间48 h、温度34℃、起始pH 6.5、摇床转速180 r/min,发现EM菌的酶活最高,可以达到95.77 U/mL,提高率为21.03%。用枯草芽孢杆菌EM进行单菌发酵豆粕试验,虽然酸溶蛋白含量较高7.05%,但是其VBN,杂菌率等也已超标,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引入植物乳杆菌LP01和酿酒酵母菌NJY进行混菌发酵。混菌发酵后VBN和杂菌率有了明显降低,但是酸溶蛋白含量也有所下降仅为6.11%。先接入枯草芽孢杆菌EM和酿酒酵母菌NJY,培养24 h后,再接入植物乳杆菌LP01可以明显提高酸溶蛋白含量,可达到11.53%。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对发酵性能影响显著的因素为麸皮含量、原料初始含水率和接种量;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为麸皮含量10.27% ,含水量49.45%,接种量为11.67%,在此条件下,通过验证实验测得产物中酸溶蛋白含量为19.11%。检测了发酵产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尿素酶活性都明显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由发酵前2.687 mg/g的降低到0.467 mg/g,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低了82.62%。尿素酶活性由发酵前0.473 U/g的降低到0.114 U/g,尿素酶活性降低了75.81%。检测了发酵产物各常规成分指标:粗蛋白53.94%,粗脂肪1.89%,灰分7.51%,粗纤维2.36%。发酵产品中总菌的含量为2.4X10~9 CF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