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小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 Mill.)是百合科(Liliaceae)萱草属(Hemerocallis L.)的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甘肃、陕西、山西等地。为了从传统中药探索与挖掘更多新颖的,具有显著抗炎效果的天然产物,本课题组通过高通量筛选对100余种植物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以及毒性评价。其中,小黄花菜的根部有着明显的抗炎活性,而小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 Mill.)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至今没有研究报道。目前对萱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包括分离到的化合物包括糖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等成分,已从萱草属植物中分离到100余个化合物。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利尿,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抗炎等作用,另外对抑郁症也有显著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开发这类的野生植物资源,明确该植物的抗炎活性成分,寻找出更多具有不同类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有必要首次对小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 Mill.)进行系统的提取分离,可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小黄花菜资源提供更多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科学依据。本课题采用多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制备HPLC及制备TLC等)对采自山西省沁县的小黄花菜干燥根部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并利用多种现在波谱解析技术(IR,EI-MS,ESI-MS,HRESI-MS,1H-NMR,13C-NMR,2D-NMR)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改良的mosher反应结合旋光,圆二色谱等方法确定其绝对构型。从小黄花菜根部一共分离并鉴定了38个化合物。包括脂肪酸类6个,生物碱类13个,酚苷类14个,其他类5个。其中包含新的γ-内酰胺型生物碱类化合物7个,酚苷类2个,脂肪酸类1个。其余各个化合物都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得到。对所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研究,多巴胺受体的抑制活性和抗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HR-17显示了良好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为18.0?M。同时该化合物也有明显的对多巴胺受体的抑制活性。而且筛选化合物中的HR-24,HR-26,HR-3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