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自由表达观点、平等交换意见的社会场所,一个时代的“公共领域”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起着积极的塑造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审美经验”的形成。西方历史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立自古希腊即开始,而中国历史尽管没有那么界限分明,却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源和论述传统。我们选择“公共领域”这个具有普世性的概念,作为分析范畴,从公共领域的视角考察审美经验发生的特征及其结构演化,分析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审美经验的变迁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分八个部分:导论,首先,通过梳理西方公共领域的论述谱系和中国公共领域的本土理论资源,对公共领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其次,立足于当下的审美生活状况,界定了审美经验的内涵。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沿袭阿伦特与哈贝马斯的研究路向,梳理和分析历史上存在的公共领域类型及其演化;沿袭杜威的研究路向,梳理和分析历史上公共领域审美经验的变迁,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分析了公共领域的存在基础:公众、公共空间和公众舆论;以及公共领域的演化动力:即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审美公共领域的概念,并且分析了审美公共领域的存在结构、交往功能与现实存在的方式。在审美共通感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化审美经验,认为,审美交往是以理性传达的方式进行的情感体验的交流,即情感体验的私人性与语言公共性之间的转换。因此,审美的需要是一种社会的需要,审美的交往是一种自由的交往。第二章,考察了古典公共领域的诞生与人的诗意存在。古希腊城邦生活立基于私人家庭生活与城邦政治生活的分离。城邦政治开辟了古希腊的公共领域。因此,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就表现为公民公共行动中的政治生活特征。由此导致的德性完善是古希腊公共领域公民的最高理想。中国先秦时代,士大夫立私说,办私学,纵横捭阖、游说天下,“治国平天下”是他们的社会理想。公共领域由此诞生。为了应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他们追求“礼乐以和”的审美理想,这决定了公共领域审美经验的礼乐功利性。而中国公共领域的最高审美境界就是追求尽善尽美。第三章,考察了中世公共领域的挫折与感性的退缩。中世纪的漫长发展使得西欧公共领域极度萎缩,宗教控制了整个社会生活。因此,教堂成为公共领域的主要场所,教会主导了中世纪的公共生活,平等的博弈变成了单向的皈依。通过宗教信仰活动,审美经验被引导走出世俗的幻象,走向超越的神性,最终至善成就了完美。中国自秦完成天下一统,延续到汉唐盛世,公共领域的主要场所是朝堂和学校。由于政治权力完全控制了知识阶层,公共领域的舆论主体被体制化,因此,公共空间极度萎缩。士大夫的清议传统艰难地维持着公共领域的生存。这一切使得知识阶层的整体批判功能消失殆尽,整体的理性批判完全消失,只剩下少量的个体反抗事件。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成为封建道德的附庸,成为世俗人生的伦理表征。第四章,考察了近代公共领域的发展与情感的祛魅。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导致了近代欧洲市民社会的诞生。宗教文化被世俗文化所取代,私人从教堂中解放了出来,私人领域也从国家中分离了出来。公共领域的主要场所又回到了广场。公共领域的批判性开始显现了出来,审美经验也从宗教和公共权力的胁迫下解放了出来。因此,作为公共领域的舆论和批判主体,人文主义者和启蒙者张扬个性情欲、经验快感。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绽放出空前的人性光辉。中国则在宋代开始了近代转型,这个过程延续至清末封建社会的终结。知识话语和政治权力开始疏离甚至抗衡。公共领域的主要场所是朝堂和学校,尤其是书院。宋明理学影响了此后知识思想的演化,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变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学的进一步兴盛,中国社会出现了世俗化、市民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切导致了文学公共领域在中国近代的出现与发展,审美经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世俗性和个性化色彩。第五章,考察了19世纪中期以后现代公共领域的转型与审美救赎的特征。在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理性化与分层化的最终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融合,导致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转型。批判的公众成为消费的公众,公共领域失去其独立、自由的批判功能,被国家权力所操纵。审美经验作为“恶之花”,实现着“满足的合理性”,承担了审美救赎的使命。中国现代百年风云激荡,反对侵略、争取独立、追求自由民主,是历史演化的主题。这个阶段,国家以民族的名义进行社会动员,国家与社会合一;政治公共领域扩张,压倒私人领域。审美经验承担着建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责任。社会审美取代了个人情感,审美救赎融合进政治解放与民族发展中。第六章,考察了1990年代以来全球时代公共领域的重建和情感体验特征。全球化和信息化世界,真正地实现了公共领域的自由平等、理性论证、和谐交往的宗旨。公共领域审美交往的主体成为了一种变动不居的自我和他者,成为了永远的流浪者和旅游者。他们所到之处,无不遭遇到视像信息的包围。这些信息冲击着欲望的身体,使得他们不断获得瞬间的满足。而公共领域的审美对象却只有不断变换的拟像。进而,由于虚拟现实与现实虚拟的模糊,网络空间更加彰显了情感的断裂和电子虚拟对情感的替代。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甚至将审美交往主体转换为比特,成为一种没有重量、没有质点的存在,无处不在而又无处存在。所有时代、所有地方的所有信息,作为一种不可能的理想,作为一种审美幻象,终于到来。余论,指出审美交往发生在感性生活领域,是一种情感和趣味上的沟通。而能够为这种情感和趣味上的沟通提供实现条件的,正是需要我们进入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审美交往使得行为中感性冲动得以净化,走向理性自觉;又使行动中理性的强制性得以弱化,趋向感性自由。因此,我们唯有祛私为公,回归公共生活,才能实现超越性共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火灾形势日益严峻,消防维保检测行业社会化,已成为实现全社会消防安全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消防设施维保检测行业之现状,提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总
论述了爆炸堵管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影响爆炸堵管的因素 ,分析了爆炸堵管的优点 ,并介绍了爆炸堵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转型与经济崛起,人们的物质生活大有改善。但是物质中心主义、贫富不均问题、生死问题、各种不公正问题,困扰着人们无力抗衡,精神上感到压抑和痛苦
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域与地下水流域边界的分异形式有三类,即: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流域边界在平面分布上基本一致;地表分水岭超出了地下水流域边界;地下水流域边界超出了地表分水
神社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在大都市,还是在小山村,神社在日本都随处可见。作为神社象征的鸟居被当作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备受重视。自古以来,神社和鸟居有着
观赏草是近年来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新宠,其飘逸别致的外形、丰富的色彩得到人们的喜爱,其耐寒、耐旱的环境适应特性在诸多特殊气候条件下仍能够生长且表现良好。如何结合重庆地区
目的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穿心莲片,治疗炎性外痔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66例采用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穿心莲片,对照组66例单用穿心莲片,两组都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结果治
随着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园林景观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如何结合地区特点发挥观赏草的应用价值,提高观赏草园林应用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的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5),于入院后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除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外,还是增加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