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以该资产未来可以预期的、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为保证,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以ABS、MBS为基础的全球性金融创新业务。资产证券化的大潮席卷欧洲与亚洲,资产支持证券成为与国债并驾齐驱的券种。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探索资产证券化,摸着石头过河般边探索边改进,至2005年末终于迎来规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第一单。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理论体系出发,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源、意义、动因,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特点进行分析和说明,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面临的各项问题,而后系统性的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为求能够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践提供实用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本文牢牢抓住“问题”二字,将试点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分门归类,上升到结构性的高度层层剖析。而后从实践出发归于实践,提出可行的对策及政策建议。通篇文章建立在对实际现象问题的剖析基础之上,希望能对行进中的资产证券化试点实践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