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語言是文化的符號,也是文化的載體。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著人們對某個民族的認識。文化詞語作為語言系統中能夠標記文化的詞彙符號,展現了一個民族的特性。敦煌歌辭是敦煌遺書中能夠配合音樂詠唱的唱詞,主要由曲子詞、佛教歌曲、民間俗曲三部分組成,共計一千二百余首。其詠唱內容豐富,唱詞中處處蘊含唐五代文化,產生了大量的文化詞語。歌辭大部分為底層民众所做,作者文化水平有限,抒情、說理之間盡顯口語語言風格,基本反映了當時真實的語言風貌,是唐五代詞彙研究的珍貴語料。本文考察了敦煌歌辭中出現的571個文化詞語,通過較為詳盡的1錄、分類、釋義和總結,意在揭示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的總體面貌、語言特點以及文化內涵。本論文由以下幾部分構成:緒論。首先表明論文的選題緣由,其次闡明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研究的價值以及論文語料的選擇,並梳理了敦煌歌辭的研究現狀,然後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後總結論文的重點和難點。第一章是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的界定與分類。首先將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界定為:在漢語語言中具有特定文化內涵或帶有文化標記的詞。然後以蘇新春先生的觀點為參考,將571個敦煌歌辭文化詞語按內容分為三大類:物質文化詞語、制度文化詞語、精神文化詞語。此外還對這些文化詞語按音節、詞性以及語法結構進行分類。第二章至第四章對敦煌歌辭文化詞語進行全面細緻的考察。第二章是敦煌歌辭中的物質文化詞語,244個物質文化詞語可分六類,即建築、飲食、服飾、器具、體貌、顏色。其中,在44個建築類文化詞語中出現貴族和貧民建築兩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在6個飲食類文化詞語中出現與酒、肉、米、麪相關的詞彙;在19個服飾類文化詞語中出現女子和男子服飾兩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在137個器具類文化詞語中出現金、銀、銅、玉材質以及域外器具五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在25個體貌類文化詞語中出現女子妝容和人的形體兩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第三章是敦煌歌辭中的制度文化詞語,114個制度文化詞語可分四類,即社會制度、親屬關係、風俗習慣、特殊稱謂。其中,在60個社會制度類文化詞語中出現古代職官和計時兩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在11個風俗習慣類文化詞語中出現方言和歲時節令兩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在19個特殊稱謂類文化詞語中出現男子和女子美稱兩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第四章是敦煌歌辭中的精神文化詞語,213精神文化詞語可分兩類,即思想和宗教。在30個思想類文化詞語中出現少數民族和離別思念兩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在183個宗教類文化詞語中出現數字加名詞的佛教類詞彙和佛教名號與鬼怪兩類特殊種屬文化詞語。論文分析考察三大類文化詞語中出現的特殊種屬類文化詞語,並加以疏證,通過三章的分類描寫,展現了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的整體面貌,是本論文的主體。第五章是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的詞義分析。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的詞義構成可分為理性義和色彩義兩方面,色彩義又包含感情色彩、形象色彩以及語體色彩。詞義發展及演變主要有:意義擴大、意義縮小和意義轉移三種形式,如敦煌歌辭文化詞語中“男”從表“男人”“兒子”“爵位”等意義縮小到只保留本義;“連襟”從表“衣襟”意義轉移為表“姊妹丈夫之互稱或合稱”。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的詞義構成或發展演變都是以類聚形式出現,由這些詞語的所屬類聚可窺探唐五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心理。第六章是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的特點。宗教文化詞語出現同義異名、同義異素、縮略組合三種詞義類聚;文化詞語總體呈現出名物性;以及穩定性和變異性,這體現在敦煌歌辭文化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消亡情況。第七章是敦煌歌辭文化詞語的相關問題研究。本章共分為兩部分,一是從敦煌歌辭文化詞語中選取部分描寫女性的詞彙,如“嬌娥”“鬭爭”“懷躬”等,進一步探究唐五代女性地位的變遷。二是訂補《漢語大詞典》:訂補詞語釋義2條、訂補詞目設立9條、訂補書證滯後6條。如“懷躬”一詞《漢大》未收;“翁姑”在《漢大》中以清《聊齋誌異?小翠》為例,書證滯後。第八章是結語。對全文所做的研究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