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社会互动模式与社会关系研究——以大学生公寓为场所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独生子女不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他们的生活、教育、心理健康、社会化进程、他们父母的养老等问题均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他们成为大学生群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走进大学这样一个大的集体中,是否能够很好得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在大学中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新环境中,独生子女能否克服自身成长环境、家庭环境的缺陷,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模式和社会关系,这些成为他们走向社会的基石。公寓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这一环境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学术界对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教育等方面,并且主要集中在对他们的性格、心理、学习状况等内容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大学公寓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教育学。然而在社会学视野下,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公寓中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调查研究较少。针对这样的研究现状,论文运用社会学问卷、量表、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以同龄非独生子女作为参照群体,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问卷、量表进行对比。  文章从社会学的专业视角出发,在大学公寓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运用符号互动论、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和标签理论,以及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利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对于独生子女的社会互动模式和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验证研究假设:在大学公寓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上存在着差别,并对于验证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原因分析。  通过针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关系、期望及感受、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对比,最终对于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存在着某一或某几方面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而言差异并不明显。研究假设并不完全成立。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家庭因素,家庭类型的不同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由于标签的存在,以及人们对于错误知识不能进行很好得反思等原因使得社会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导向,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相似性,是完全不同的群体。文章对于这种思维导向进行了验证并分析其成因。
其他文献
农民作为行动的主体,其就医行为的主观意义和作为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的目的不是完全协调统一的。政策往往只是考虑到农民整体的看病需求和地方的经济状况,偏重于整体意愿的实现
学位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注也在逐渐升
采用1∶500,1∶1 000,1∶2 000的烟水和干馏液处理栝楼种子,研究其对栝楼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烟水和干馏液处理后,栝楼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