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文化思潮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主张在认同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批判传统,在批判西方文化的前提下又对西方文化作出历史性反应.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之宏愿.因此,民族立场和优患意识便成就了东方文化派的嵩高品格.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它充分肯定了传统是现代化的历史基础,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现代化,只能是水中捞月,镜中求花.同时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去解救西方文化之弊,并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现代化道路.然而,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是,它以强烈的护卫本土文化精神,力图修正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以至最后否定了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回归到了传统的道德乌托邦王国.
其他文献
自开埠通商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和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两种作用的合力下,近代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社会群体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
本文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个方面对战国法家学派的财政思想做了系统的建构,同时与其他诸子思想进行了全面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战国法家立足于当时历史发展的新
近代著名实业家、中国企业科学管理的先驱穆藕初,一生服膺"实业救国".他不仅创办了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企业,而且对如何振兴中国实业、发展中国经济,如何促进民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20世纪初年,义和团运动的冲击激发中国基督教开始迈向自立教会的本色化道路,华人布道和信徒布道兴起。内地会美籍传教士葛荫华所创建的湖南逐家布道团,扎根湘、赣、桂三省乡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