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智能电网作为电力工业的又一次革命,是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气候、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代表着未来电网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传统电网中,存在电力用户参与度低、用户管理和交互服务标准体系不规范等问题。智能电网具有友好互动的特征,通过采用高级量测系统、家域网、双向通信和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用户需求侧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双向互动,激励用户侧主动参与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实现发电及用电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大部分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中,为了改变负荷形状,提供的激励通常是单一的电价激励。智能电网的最大特征是以电力用户为中心,电力用户是负荷管理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在需求侧负荷管理中,必须考虑到电力用户对电器工作时间或模式改变的接受度。本文利用建立智能家电用户操作舒适度模型来对这种接受度进行量化,尝试探究电器开始工作时间延迟或提前,储能设备的工作温度改变等对用户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化的最大最小负荷管理算法策略来改变电力用户用电时间和用电模式,达到削减电力需求高峰,平滑负荷曲线形状、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效率的最终目的。仿真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很好地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管理,能在最大化保持电力用户操作舒适度的前提下,将电能消耗和电力负荷的峰均比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