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好耕地,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是保护好基本农田。在传统的基本农田划定中,多注重耕地质量,对影响耕地利用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立地条件较为忽视,易导致划定的基本农田频繁被调整、甚至抛荒,这既动摇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也从根本上威胁到粮食安全。本文从基本农田“优质、连片、永久、稳定”的基本内涵出发,参照美国LESA思想,构建包含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综合评价体系,保障划定的基本农田符合其基本内涵,辅以技术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促进基本农田的持续永久性利用。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综合评价体系包含耕地质量和耕地立地条件两个子系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主要由以土壤为主的自然因素构成,同时兼顾耕地的产出水平,方法上将原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并选取利用等反映耕地质量。耕地立地条件评价指标选取耕地连片度、耕作半径和社会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的可能性作为代表。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综合评价系统模型为:Fij=a×Fi+b×Fj (a+b=1)。本文借助ArcGIS10.0,对潜江市耕地质量和耕地立地条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1:2的比例构建潜江市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潜江市83.79%的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在不同区域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影响程度不同。基本农田的永久持续利用,不仅要在划定时兼顾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在管护上也需要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本文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总结归纳了基本农田管护的对策。技术层面主要着眼于对基本农田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并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基本农田的高效管理。制度层面主要从行政、经济、法律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其中,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是重点,这也符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改革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