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动机对大宗交易流动性折价的影响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大宗交易制度的建立,2008年4月22日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促成了大宗交易日趋活跃,大宗交易金额明显增加。 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大宗交易的文献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国大宗交易制度及其演进,国内大宗交易运行情况等方面;非流通股大宗股权转让过程中的价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大宗交易对证券交易所内证券的交易价格产生的影响及相应的市场反应:研究大宗交易流动性折价及其影响因素。 这些研究发现,大宗交易的价格往往低于当天的收盘价格,存在一个“流动性折价”的现象,不同的学者也对这一现象的存在进行了解释。我国学者徐辉(2007)认为:由于我国大宗交易采取盘后交易的方式,在每天下午收盘后15:00-15:30之间半小时的时间里进行,对于大宗交易市场上想在短期内出售大额股票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最想获得的是股票转换成现金的流动性,因此其出售价格应该比正常规模交易价格要低,以便对交易对手提供的即时流动性做出相应补偿。还有一种解释,购买大量股票使投资者的股票存货偏离最佳点,因此承担了因缺乏流动性而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与大宗交易的数量以及买方在交易前的股票存量相关,卖方必须为买方承担的这种风险做出补偿。另外也有种观点,大宗交易者往往掌握着一些关于股票价值的私有信息,大量出售股票可能会向市场传递一种负面信息,买方对这种信息做出的反应就是要求折价购买。 徐辉在2007年还对影响大宗交易折价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发现大宗交易折价受到交易规模、正常交易时间段内股票流动性、股价波动幅度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涉及从交易动机的角度来研究其对大宗交易流动性折价大小的影响。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信号理论应运而生。公司管理层的许多行为都会作为信号反映出他们对内部信息的掌握并传递给投资者,从而影响市场上的交易行为。 作为现有研究的补充和扩展,本文以大宗交易相关研究、信号传递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首次从交易动机的角度研究其对我国A股市场上2003-2008年发生的大宗交易折价率大小的影响。 我们将交易动机分为三类:增持,一般减持,券商销售包销剩余的证券。这里所说的的增持、一般减持都是大股东作出的决策行为。因为,相对于中小股东而言,大股东在公司价值、市场前景和战略等方面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他们所作出的增、减持决策具有信息内涵,对市场具有信号传递功能;而小股民所作出的股票的增、减持行为大都是短期投机行为,不符合我们的研究目的。另外,在金融数据库中,我们也只能找到大股东的增、减持行为的数据,所以我们把做出增、减持行为的主体锁定为大股东。 我们发现:不同的交易动机,导致大宗交易流动性折价的大小存在差异。一般减持而发生的大宗交易其流动性折价明显大于由于增持或券商销售包销剩余的证券而发生的大宗交易的流动性折价; 另外,由于“锚定效应”,大宗交易价格会受到交易前一段时期内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交易前一段时期内股票的市场表现越好,大宗交易折价就越小,并且投资者更关注的是离大宗交易最近时期该股票的市场表现。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论述了价值投资者如何运用以财务分析为核心的综合分析评价体系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分析评估,并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只是注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Bto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增长迅速。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今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立有效的改善了BtoC交易的信用环境,有力的推动了电子商务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是人本管理的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人力资源战略及其实践来获取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薪酬管理已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工资按某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