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因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轨迹拥有了各自绚丽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蒙古族长调更是以其独特性、稀有性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长调作为蒙古族原生态艺术,不仅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本文从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为研究场域,采用问卷法和田野调查法对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蒙古族长调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且有针对性的对个案家庭的日常生活进行考察、记录、归纳和分析,审视家长的音乐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揭示蒙古族长调在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而剖析产生困境的原因,进一步对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如何传承蒙古族长调、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传承蒙古族长调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是家庭音乐环境远离自然;二是功利性的家庭音乐教育观念;三是墨守成规的家庭音乐教育方式;四是家长普遍缺少家庭音乐教育经验。产生困境的原因是:一是家庭生活环境的变迁;二是“口传心授”的局限性;三是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四是家长对蒙古族长调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五是家庭、学校、社区联系不够紧密。根据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欲使蒙古族长调经久不衰,富于魅力,首先需要强化家长的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其次家长应采用多种家庭音乐教育方式;再次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形成教育合力;最后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扶持蒙古族长调的传承,才能使蒙古族长调得以延续与发展,并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不断发扬光大,永葆其旺盛艺术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