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碑刻興盛發展的重要时期,盛唐氣象下,豐碑巨製蜂出,各體俱全。李唐發跡於太原,唐時的山西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地區石刻材料尤為豐富,歷來著錄亦較多,此外各州、縣亦有不少金石纂著。近些年山西地區出土唐代石刻的搜集、著錄取得很大進步,出現了一系列資料彙編,并逐步開展分域、專題的搜集整理工作。《汾陽市博物館藏墓誌選编》收錄的50方墓誌皆為汾陽地區出土的唐代墓誌,為斷代地方性材料,時地性明確,且整個材料相對封閉,便於系統的分析唐代汾陽地區的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狀況。目前,除《選編》自身對其所收50方墓誌進行了逐篇釋讀和注釋以外,其他對其所收墓誌的研究多是單篇論文,間或有相關著作篇章涉及。至今,沒有有對《選编》所收墓誌進行系統整理與全面研究。本文試從唐代汾陽這一基點出發,從歷時與共時方面,系聯對比,對《選编》所收墓誌進行較系統、全面地整理與研究。文章主體分為三部分,包括緒論、整理和研究。第一章緒論,主要包括研究材料的概述,選題緣由、研宂意義及現狀, 以及研究思路、方法及重難點。第二章整理,主要包括釋文的整理與校勘,據《選編》公佈的拓片,對該書所錄釋文及注釋逐篇進行詳細整理和校勘,基本結構為年份編號、碑刻標題、刻石時間、校勘内容(包括正文與注釋兩部分的錯訛)。同時對校勘出來的錯誤進行歸類,分析其錯誤原因,總結校勘經驗和方法,并清理《選編》所涉曆法(干支)問題。第三章文字研究,主要包括四個專題,分別對《選編》所涉相關異體字、行草書、古文字和疑難字進行研究與考證,以期較全面的描繪《選編》所涉文字面貌,分析其發展演變規律。異體字專題,對所涉異體字進行統計和分類研究,通過異體字字形解析和典型構件例釋兩個方面,力求探求所涉異體字字形訛變的脈絡,并試歸納、概括其演變規律。行草書專題,收集《選編》所收墓誌中的行草書,考察其字形構造和特徵,描繪汾陽地區墓誌材料行草書情況。古文字專題,《選編》部分材料涉及古文字,主要包括誌蓋小篆和隸古定字兩種,分別論之。同時就《選编》所收墓誌中出現幾則疑難字進行相關考證,試討論字詞釋義、來源并嘗試兼及關聯字詞梳理,以期描繪相應字(詞)族的字際關係。第四章詞彙研究,對《選編》所收墓誌中的喪葬、典故、品評等詞語進行研究,通過相關詞語清理(附詞表)與考證,反映當時汾陽的地域用詞情況,同時系聯其他各類材料,試為漢語詞彙史研究提供參考,并試以此窺探地區文化風俗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