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生产废水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一种工业废水,也是可利用度最高的一种再生水资源。在面临着的因煤矿废水污染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要求需要更大力度地解决煤矿废水的处理回用问题。本论文对贵州省遵义市南方煤矿的生产废水处理回用进行了试验研究。本人为这个课题设计了两个试验:静态的混凝试验和动态的过滤吸附试验。静态的混凝试验通过烧杯完成。在试验中,选取了PAC和PAF两种混凝剂,设计了三种混凝方案——PAC、PAF单独投加入废水的两种混凝试验,PAC和PAF复合配比联合投加的混凝试验。在三个试验方案中,通过改变助凝剂PAM的投加量、PH值以及温度等试验条件,结合经济成本的考量,最终确定了一个最优的试验条件:在20℃的温度下,PH值为6~8,Ca(OH)2、PAC、PAM的投加量分别为1g/L、35mg/L、6mg/L时,废水中的硫酸根和总硬度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2.53%和74.21%。在原有的静态混凝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动态过滤吸附试验。即在动态过滤吸附试验前进行的过滤预处理就是沿用了静态混凝试验的成果——用最佳药剂组合及在最优的试验条件下让原水经过混凝沉淀后进入动态试验系统进行下一步的试验。在这个试验中,选取了合适的滤料和承托层,以及活性氧化铝、柱撑蒙脱石和针铁矿这三种吸附剂。通过变高位水箱中澄清水的PH和过滤水通过吸附柱的时间进行了两个单因素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合于本试验中废水的最优吸附剂是针铁矿,其最优工作PH为4~5,过滤水通过速度为1m/h,废水中硫酸根和总硬度的去除率为72.4%和78.9%。通过静态混凝和动态过滤吸附这两个试验后,原水中硫酸根和总硬度的残留量分别为212.71mg/L和161.04mg/L,已经达到了国家制定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中对硫酸盐含量和总硬度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