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传统村落美学特性及其与村落形态特征的关系研究 ——以龙潭村、阳溪村、板场村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1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近年来,传统村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日渐破败,传统老建筑在翻新改建,破坏原有风貌的背景下快速消亡。在此情况下,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实现对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促进传统村落更好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村落重要的文化载体、物质载体、村庄风貌的同时,让其更好的展示传统村落的美学特征及村落形态。本文以仡佬族龙潭村、阳溪村、板场村这三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传统村落的美学特性、形态特征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三个传统村落整体美景度比较分析中,从大到小依次为龙潭村102.98、阳溪村64.45、板场村55.28。龙潭村景观美景度最高,板场村美景度值整体最低,板场村需要全面提升传统村落内景观效果;在所选取的全部样地分值排序中,从大到小依次为龙潭村水系135.29、龙潭村植被130.22、阳溪村建筑114.78、龙潭村道路110.71、板场村植被108.81、龙潭村建筑94.47、板场村建筑73.08、板场村农田67.86、阳溪村植被64.69、阳溪村道路64.15、阳溪村农田49.67、龙潭村农田44.25、板场村道路40.71、阳溪村水系28.96、板场村水系-14.06。按照各类型的景观美景度值分析植被103.63、建筑94.12、水系72.01、道路71.86、农田50.07。建筑、植被美景度分值较高,具有较浓重的地方特色,保存保护现状较好;农田、道路和水系整体上除了龙潭村以外,景观效果相对较差。阳溪村及板场村道路景观效果一般;阳溪村及板场村内的河流狭长、水质一般,需要提升美景度。(2)在传统村落形态的特征分析中,三个传统村落的总体分维数值是龙潭村1.3373,阳溪村1.3794,板场村1.3566。在单个类型的分形特征分析中,建筑景观分维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板场村1.3975、阳溪村1.3254、龙潭村1.2565,道路景观分维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阳溪村1.338、板场村1.3065、龙潭村1.2451,水系景观分维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龙潭村1.4216、板场村1.3438、阳溪村1.3362,农田景观分维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板场村1.3975、龙潭村1.3392、阳溪村1.4213,植被景观分维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板场村1.3877、龙潭村1.4242、阳溪村1.4763。各传统村落间隙度特征分析中,龙潭村0.1231、阳溪村0.0962、板场村0.0516。在各类型的间隙度值分布中,建筑间隙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阳溪村0.5291、龙潭村0.2849、板场村0.1151,道路间隙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阳溪村0.5628、板场村0.5249、龙潭村0.2849。水系间隙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龙潭村0.8491、板场村0.1992、阳溪村0.0805。农田间隙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阳溪村0.9891、龙潭村0.8491、板场村0.1385。植被间隙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龙潭村0.2108、阳溪村0.1508、板场村0.1066。在三个传统村落内各类型的间隙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农田0.6589,道路0.4575,建筑0.3932,水系0.3762,植被0.1561。在传统村落整体及各要素SBE值、分维数值、间隙度值相关性比较分析中,美景度与分形维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为0.882,显著度为0.020,表明美景度与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分形维数与间隙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为-0.632,显著性为0.178,表明分形维数与间隙度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美景度与间隙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为-0.573,显著度为0.235,表明美景度与间隙度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说明仡佬族传统村落美学特性与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结合分析得出仡佬族传统村落具有分形美,因其显著的形态特征使其具有较高的美景度值。(3)传统村落美景度影响因素一级指标及权重依次为文化因素0.5710、社会因素0.3667、自然因素0.0623;二级指标及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特色文化内涵0.2747、教育意义0.1675、文化宣扬0.1082、人文境域0.1019生态0.0924、旅游0.0702、历史地位0.0622、组合多样性0.0367、历史溯源0.0240、交通条件0.0195、经济0.0171、整体性0.0157、美感度0.0069、地形地貌特色0.0030。人们在对于文化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需求的同时,文化因素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意义。(4)传统村落内不同类型景观价值是现代人们的宝贵财富,针对本研究内容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从划定保护区、确立分级保护,优化周边环境、丰富空间内涵,优化田园生产景观、开展生态传统村落,构建内容丰富的仡佬族建筑空间,挖掘史迹类文化景观的元素符号、多元展示等角度,探析仡佬族传统村落美学特征研究下的村落保护及发展策略,为日后仡佬族传统村落乃至其他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文献参考。实现对传统村落景观的开发与保护,让更多的人关注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基础教育设施作为基础教育的空间载体,其在空间布局中的合理性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匹配程度影响着公众是否享有平等的教育服务。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期教育资源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配套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公平俨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基础教育设施的供需问题呈现动态的发展变化,如何合理布置基础教育设施、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导致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严重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广西当地红树林和滩涂生态系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并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有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对土著微生物群落影响未见有人报道。本实验采用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分析不同入侵程度互花米草入侵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纯培养方法分离不同入侵程度互
工业锅炉是一种能源转换设备,其能源消耗在我国高耗能设备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电站锅炉。科学可靠的能效测试是实现工业锅炉高效用能的前提性工作之一。目前我国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基于(TSG G0003-2010)、(GB/T 10180-2003)和(TSG G0002-2010),这些标准和规范的测试方法均采用热平衡分析法,只考虑能量在数量上的守恒关系,而未考虑品质上的差别,导致热效率等评价指标难以全面地反
随着中国东北区域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交通日益恶化,另外,东北区域冬季漫长,气温较低,路面多积雪、湿滑,导致较为独特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物排放因子是描述机动车排放特点的主要参数,分析污染物排放因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机动车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以东北地区典型城市长春市为例,通过IVE模型、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及车载测试三种方式获得载客汽车污染物排放因子
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作为吸附剂,采用高通量计算(high-throughtput computation,HTC)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对MOF应用于三种体系(CO2的吸附分离,大气水捕获和吸附热泵)的性能进行探究。其中HTC部分的分子模拟方法包括巨正则蒙特卡洛(grand canonical Monte C
细菌感染诱发的重大疾病和死亡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传统消毒方式中的紫外杀菌、含氯化合物杀菌等方法存在场地限制、易产生二次污染等弊端,因此,开发一些高效抗菌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以Ti O2为代表的光催化技术备受关注,在光催化抗菌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但存在太阳能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等问题,开发新型、高效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材料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氧化钨(WO3)作为基底,分别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属鳞翅目Lepidoptrea,夜蛾科Noctudiae,其寄主广泛,是一种典型的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以来,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属于蒲螨科Pyemotidae球腹蒲螨组,能致死比自身体型大166000倍的寄主,对鞘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冷辐射空调系统的应用受制于其表面易结露的影响,但是冷辐射空调系统有降低建筑能耗、热舒适性好、室内空气品质优良等优势。为此,传统研究大多集中在冷辐射空调供水末端控制如供水温度控制、供水流量控制,从而避免冷辐射板表面结露,但这些方式需要维持较高的冷辐射板表面温度,削弱了冷辐射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本文基于激光刻蚀法结合热处理方法,使有机物吸附于微纳米复合粗糙结构制备超疏水表面,并研究此超疏水表面抑露特性
近年来,水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控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重金属铬(Cr)为例,在含铬废水中铬主要以三价铬(Cr(Ⅲ))、六价铬(Cr(Ⅵ))的形式存在,其中Cr(Ⅵ)的毒性强,是Cr(Ⅲ)的100倍。以Ti O2为代表的光催化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净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二次污染小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控制。在光照激发下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具有还原性,能将高毒的Cr(Ⅵ)光还原为
侗族传统木结构鼓楼是黔东南州的特色民族建筑,其在吸收中国古建筑建造技艺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民族的审美和文化,千百年来始终处于侗寨的核心位置,时至今日,其已经成为黔东南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并且随着以文化旅游业为主要发力点的脱贫攻坚战深入进行,黔东南地区必将不断兴建鼓楼以提升吸引力;然而黔东南州地处山区,山地风场中紊乱的气流会使建筑处于压、弯、扭的复杂受力状态,传统的鼓楼营造技术无法满足高度不断增加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