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欺凌角色行为与旁观者介入行为和策略的关系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欺凌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减少欺凌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围绕校园欺凌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学者们认为关注欺凌角色行为的发展更有意义,除了欺凌行为和受害行为,尤其是对旁观者行为(促进欺凌行为、助人行为、局外人行为)的相关研究应该更加重视,并且旁观者以往的欺凌经历也会影响其旁观欺凌时的介入行为和介入策略,但是相关实证研究又较少。为了丰富中小学生校园欺凌角色行为发展的理论研究,提高旁观者积极介入校园欺凌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一方便选取杭州市三~八年级学生769人,采用了“欺凌角色行为量表”,探究中小学生校园欺凌角色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二和研究三方便选取杭州市三~七年级学生390人,采用“欺凌旁观者介入量表”、“假想欺凌情境介入策略量表”探究中小学生校园欺凌角色行为与旁观者介入行为和介入策略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年龄增长,初中生的欺凌、促欺凌、受害和局外人行为明显增加,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助人行为明显增加。男生的欺凌、促欺凌和受害行为均高于女生。(2)面对校园欺凌时,三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更容易注意到欺凌事件的发生,低年级学生更清楚该如何去帮助受害者;小学生实施助人行为多于初中生。男生比女生在旁观欺凌事件时更有责任意识,也更知道如何去帮助受害者。(3)面对校园欺凌时,中小学生更愿意选择“表达关心”帮助受害者。其中,旁观者身份下的三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更多选择“表达关心”,五年级学生更多选择“报告老师”,受害者身份下的三年级学生更多选择“独自相助”和“一起相助”,其次是五年级学生;相比旁观者身份,受害者身份下中小学生更多选择“独自相助”和“一起相助”。(4)中小学生欺凌角色行为对旁观者介入行为和策略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越到高年级学生欺凌角色行为的预测作用越强。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欺凌五种角色行为存在显著年级、性别差异,并且欺凌角色行为对旁观者介入行为阶段和介入策略存在预测作用,而且预测作用存在年级差异。
其他文献
2001年普阳农场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甜玉米杂交种甜单8号,试种0.8hm2,产鲜果穗3.9万穗,获纯效益2600元.该品种糖分含量高达25.8%,比一般甜玉米高1倍以上,水溶性多糖超过30%,而
PAHs具有强致癌性,它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章综合评述样品中PAHs分析过程所用提取剂的种类、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土壤中PAHs的来源、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PA
目的研究瘦素与肥胖成人哮喘Thl/Th2细胞因子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肥胖成人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哮喘患者100
基于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首先指出商务英语的传统输入模式存在的各种弊病与不足,继而探讨创建商务英语的输入-输出的新模式。其次,借鉴认知语言学的某些理论分析商务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
目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颈椎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行颈椎手术老年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贝伐单抗能够特异性地阻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