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新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应用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相比于传统的显示照明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轻薄、发光色度纯正、可视角宽、响应速度快、可制作成柔性器件或者透明器件、大面积和色彩艳丽等特点,市场应用广泛。在使用了磷光发光客体材料之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更是达到了100%。只是磷光客体材料在高浓度下存在淬灭现象,需要掺杂到主体材料中使用。目前,红色和绿色磷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都已经达到了实用化的标准,要完全实现全彩显示和白光照明,必须进一步解决蓝色磷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问题。由于蓝光客体材料自身的三线态较高,因此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主体材料以及相应的空穴电子传输材料都具有更高的三线态,由此带来了材料设计与合成上的困难。本文主要通过简单的分子设计,合成了结构简单但兼具高三线态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蓝光主体材料,并将这些主体材料应用到蓝色磷光器件中,实现了器件的高效发光。同时本文也对材料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我们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设计的分子进行了模拟,模拟计算的结构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本文为设计高效的蓝光主体材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具体如下:1.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基于闭环二苯醚和膦氧基团的主体材料DPPO,合成方法简便并且应用到了目前报道的新的合成方法。低温磷光发射光谱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三线态(2.88 eV),它可以作为天蓝色磷光发光材料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Bis(3,5-difluoro-2-(2-pyridyl)phenyl-(2-carboxypyridyl) iridium (Ⅲ), FIrpic, ET=2.65 eV)的主体材料。我们将主体材料DPPO用于蓝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该器件在100 cd/m2的亮度下,电流效率和流明效率分别达到30.6 cd/A和19.21m/W,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13.6%。2.本文采用新型的打断共轭的二甲基苯基元,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基于咔唑的主体材料DMCz和TMCz。两个材料都具有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20℃)和足够高的三线态(>2.7 eV),可以作为天蓝色发光客体FIrpic的主体材料。其中,以DMCz为主体材料的蓝光器件,最大功率效率为37.9 lm/W,最大电流效率为43.7 cd/A,最大的外量子效率为17.8%,并且在大电流下的效率滚降小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