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儿童在道德和习俗领域的选择性信任的发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性信任指个体面对不同信息提供者时,利用各种线索区分其可信度,有选择地信任某些信息提供者。本研究采用“熟悉-测试”的选择性信任研究范式,考察116名4-6岁儿童在道德、习俗领域的选择性信任特点以及违规意图对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结果如下:研究一采用情景故事法考察儿童在不同领域(道德、习俗)规则(遵守、违反)条件下的选择性信任表现。结果显示:(1)在道德和习俗领域,儿童均选择性信任遵守规则者而非违反规则者,即儿童的选择性信任存在积极效价偏向,且不存在年龄差异;(2)儿童的选择性信任存在领域差异,在遵守规则情境中,儿童选择性信任遵守道德规则者而非遵守习俗规则者;在违反规则情境中,儿童选择性信任违反习俗规则者而非违反道德规则者;且在这两种情境中,选择性信任在4岁到5岁显著发展,6岁达到稳定;(3)儿童在道德、习俗领域的选择性信任不存在性别差异。研究二采用情景故事法考察违规者意图对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道德、习俗违规情境下,儿童均倾向于选择性信任无意违规者而非故意违规者,且对无意违规者的选择性信任在4到5岁显著发展;(2)故意违规情境下,儿童选择性信任习俗违规者,且这种选择性信任在4到5岁显著发展,5岁后基本稳定;(3)无意违规情境下,4、5岁儿童均倾向于选择信任道德违规者,6岁儿童对道德违规者和习俗违规者的信任选择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研究揭示了儿童在道德、习俗领域的选择性信任发展特点,探究了儿童选择性信任中对效价信息的使用,探索了儿童意图推理能力对选择性信任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选择性信任的研究范围,也对儿童早期对他人分辨能力的教育有一定启发。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浏览泓君的山水画作,顿觉安宁清爽,从容怡悦。空灵秀润的笔墨,清新典雅的气韵,将利欲纷争的浮躁,灯红酒绿的虚华拒如隔世。不以狂怪悚闻,不以浓艳争宠,不以趋时获利,不以新奇
期刊
学位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由Erik. H. Erikson所提出,他把人格发展分成八个阶段,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期特定的发展课题,若顺利完成,个体将形成积极品格,人格发展会趋向成熟,同时Erikso
期刊
研究考察创新自我效能和内源性工作动机在团队主管的智力激发和个体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深圳3家科技研发企业研究部门的387名员工和他们的上级参与了调查研究。数据收
一辆日产达特桑小客车,行驶20万公里后发动机功率下降,经分析研究,决定对VE型分配式喷油泵进行调试。具体调试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