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瞬时启动快速响应、无频闪、可实现白光的各种色温等诸多优点,被看做第四代绿色照明光源。光转换型白光LED是目前LED制备的主流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在LED芯片上涂覆合适的荧光粉制备LED。由于目前使用的荧光粉中缺少红光成分,使得制备出的白光LED色温偏高,颜色偏冷。虽然市场上荧光粉种类繁多,但是综合其物理化学性质,真正可实用的材料并不多,尤其是性能优良的红色荧光体。因此,探索性能优越的红色荧光粉成为热点。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确定了Na2O-MgO-B2O3和K2O-MgO-B2O3两个三元体系的固相线下的相关系。K2O-MgO-B2O3体系中有十一个三相区,确认了KMgBO3的存在,没有发现新化合物。在Na2O-MgO-B2O3体系中有九个三相区,发现该体系中只有一个三元化合物NaMgBO3,修正了前人的研究结果。针对三元化合物NaMgBO3,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显色性能良好的适合蓝光芯片激发的NaMgBO3∶Mn2+红色荧光粉,最佳激发波长为467nm,发射波长为697nm。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MgBO3∶Mn2+红色荧光粉,分析了其晶体结构并探讨了其光致发光性质。采用Rietveld方法对KMgBO3∶0.09Mn2+晶体结构进行了精修,结果表明高自旋的Mn2+在晶格中取代Mg2+(4a)的位置。荧光粉在250-450nm光波范围内对光有着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随着Mn2+掺杂浓度的增加,吸收能力逐渐增强。由于Mn2+的4T1(4G)—6A1(6S)跃迁,在438nm波长激发下,发射谱的半高宽大约为84nm,发射峰位于636nm处。Mn2+的猝灭浓度为0.09mol,临界距离为11.92(A)。根据Dexter理论,得出Mn2+与Mn2+之间的能量传递是由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色度坐标在(0.66,0.34),色纯度以及色饱和度高,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红色荧光粉。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Zn2(BO3)2∶Eu3+红色荧光粉。发射峰主峰为611nm,最佳激发波长为393nm。当Eu3+同时占据Ba、Zn格位时,发射光谱会出现劈裂,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分别在Ba、Zn、Ba/Zn位掺杂,结合Rietveld方法对Ba(Zn0.97Eu0.03)2(BO3)2晶体结构进行精修,发现Eu3+离子同时占据Zn1,Zn2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