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用几种红色硼酸盐基发光材料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瞬时启动快速响应、无频闪、可实现白光的各种色温等诸多优点,被看做第四代绿色照明光源。光转换型白光LED是目前LED制备的主流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在LED芯片上涂覆合适的荧光粉制备LED。由于目前使用的荧光粉中缺少红光成分,使得制备出的白光LED色温偏高,颜色偏冷。虽然市场上荧光粉种类繁多,但是综合其物理化学性质,真正可实用的材料并不多,尤其是性能优良的红色荧光体。因此,探索性能优越的红色荧光粉成为热点。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确定了Na2O-MgO-B2O3和K2O-MgO-B2O3两个三元体系的固相线下的相关系。K2O-MgO-B2O3体系中有十一个三相区,确认了KMgBO3的存在,没有发现新化合物。在Na2O-MgO-B2O3体系中有九个三相区,发现该体系中只有一个三元化合物NaMgBO3,修正了前人的研究结果。针对三元化合物NaMgBO3,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显色性能良好的适合蓝光芯片激发的NaMgBO3∶Mn2+红色荧光粉,最佳激发波长为467nm,发射波长为697nm。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MgBO3∶Mn2+红色荧光粉,分析了其晶体结构并探讨了其光致发光性质。采用Rietveld方法对KMgBO3∶0.09Mn2+晶体结构进行了精修,结果表明高自旋的Mn2+在晶格中取代Mg2+(4a)的位置。荧光粉在250-450nm光波范围内对光有着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随着Mn2+掺杂浓度的增加,吸收能力逐渐增强。由于Mn2+的4T1(4G)—6A1(6S)跃迁,在438nm波长激发下,发射谱的半高宽大约为84nm,发射峰位于636nm处。Mn2+的猝灭浓度为0.09mol,临界距离为11.92(A)。根据Dexter理论,得出Mn2+与Mn2+之间的能量传递是由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色度坐标在(0.66,0.34),色纯度以及色饱和度高,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红色荧光粉。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Zn2(BO3)2∶Eu3+红色荧光粉。发射峰主峰为611nm,最佳激发波长为393nm。当Eu3+同时占据Ba、Zn格位时,发射光谱会出现劈裂,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分别在Ba、Zn、Ba/Zn位掺杂,结合Rietveld方法对Ba(Zn0.97Eu0.03)2(BO3)2晶体结构进行精修,发现Eu3+离子同时占据Zn1,Zn2格位。
其他文献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来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进行交换数据和自动识别的技术。其能在无须人工参与的情况下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环境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农业大棚进行大范围数据采集工作,可以按照不同模式全天候不间断的采集温室大棚中
作为无线通信中最缺乏的宝贵资源,有限的频谱信道已经越来越拥堵,从而很难在下一代无线网络中再容纳更多的无线用户,无线应用以及各种空中接口。源于软件无线电的CR(Cognitive Ra
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更是为实现智能工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我国制造业更上一个台阶。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体系中,制造执行系统(MES)占据着关键位置。本文总结分析了电容器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生产特点,对制造系统模型进行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颅脑作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脑部疾病的检测和治疗更是重中之重。建立精准的颅脑三维模型有利于脑部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无线网络中不同节点信道的独立性以及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通过通信节点共享资源、协作转发数据来获得分集增益,能够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覆
在当前Internet基于网络前缀路由前提下,移动IP技术使得移动主机在不同网络间不断移动过程中仍能保持通信,是一个在Internet上基于网络层提供移动支持功能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需求猛增。传统的为无线网络和设备固定指配频谱的方式逐渐显示出其固有的弊端。具体表现在,某些频段上(比如ISM频
在通信技术不断进步,通信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移动通信作为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线通信方式,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生活、军事等领域。在3G及B3G/4G移动通信系统中,高可变带宽的网络
LTE系统采用的是基于OFDM技术的多址方案,而OFDM技术的一个缺点是具有较高的峰均比。在发送端,大峰值信号可能会落在非线性器件的非线性区域从而引起信号失真。而且在上行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