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药酶代谢的金铃子散复方配伍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mat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辨证论治”是中医药认识和治疗疾病独特的思维方法,中药复方配伍是体现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思想的载体。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一直是中药复方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究中药配伍规律,对阐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中药复方配伍,从化学本质上来讲是不同中药的多组份间构成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体系,这些相互作用的组份群是复方整体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成分群可能直接作用于机体产生作用,也可能进入机体之后与机体代谢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药理作用。如果说中药化学解决的是中药复方起效的物质基础,中药药理学解决的是中药复方发生作用的结果,那么药代动力学就是联系起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的一个纽带,它通过研究复方成分群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复方如何相互作用产生药效作用。所以药代动力学的兴起和发展为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和作用机理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必要的手段。运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中药复方配伍后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能够真实的反映中药的体内过程,阐明中药配伍后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药效配伍研究方法的强有力补充。所以,探讨中药复方成分群与机体代谢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阐述配伍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中药复方最常见、最经典的用药方式是口服汤剂,方剂中的药效物质群必须经过胃肠道的吸收进入体内才能发挥药理效应。肠道的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和影响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从肠道吸收的角度研究方剂配伍时的吸收动力学变化,可以阐释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主要由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上的肝药酶催化,在肝脏中参与药物代谢的代谢酶中以P450酶最为重要,人类肝微粒体中参与药物代谢的P450酶比较简单,主要有CYP1A、CYP2C、CYP2D、CYP2E和CYP3A五大类,由P450酶催化的Ⅰ相反应是其体内代谢转化的关键性步骤,因为这一步反应常常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限速步骤,它可以影响到药物的许多重要的药动学特性。中药复方数以万计,为了体现研究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本课题通过遴选临床疗效确切、应用较为广泛的金铃子散为研究对象:金铃子散由川楝子和延胡索等量配比而成,首见于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为“疗肝郁化火而致的胸胁、腹脘、疝气痛、痛经”等痛症的代表方剂。方子虽小,但却不失配伍原则,有明确的君臣佐使关系,方中用川楝子疏肝气,泄肝火,为君药,延胡索行气活血,为臣使药,二药相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功效卓著。基于小复方或药对的配伍研究对于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有着先导和示范意义。1实验目的本研究以经典小复方金铃子散为范例,基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思路,从药物吸收、代谢两个主要环节着手,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一方面,从体内和体外两个层面探索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肝药酶P450活性的影响(诱导或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提出并建立适合中药复杂系统研究的药物吸收-代谢模型,探讨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吸收行为、吸收-代谢行为与复方配伍间的内在规律。从中药复方与肝药酶代谢相互作用角度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2实验方法和结果2.1金铃子散及不同配比方对CYPlA2活性影响的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将金铃子散中的川楝子和延胡索作为两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不同剂量作为实验的三水平,研究金铃子散9个不同配比及其相应的单味药物在体外和体内对CYP1A2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以肝微粒体为研究工具,采用单一探针非拉西丁观察不同配伍的金铃子散对CYP亚型(CYP1A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体内实验采用探针药物法,先以金铃子散对大鼠进行预处理,再给予探针药(非拉西丁)后,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直接在肝脏采集样本,测定非拉西丁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内药动学参数,考察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酶(CYP1A2)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进行正交-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川楝子、延胡索单味提取物和配比方1-9对肝药酶CYP1A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252±0.0052、0.0121±0.0079、0.0919±0.0150、0.0719±0.0053、0.0282±0.0045、0.0754±0.0155、0.0628±0.0033、0.0919±0.0150、01976±0.0273、0.1591±0.0081、0.1311±0.0085g·L-1,对CYP1A2活性无显著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药代参数显示: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均能诱导CYP1A2活性,诱导作用强弱顺序是:诱导剂组(方3)>方4(方5)>方9(方6,方1,方2,方8,川楝子,延胡索组)>方7>正常对照组。2.2金铃子散及不同配比方对CYP3A4活性影响的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将金铃子散中的川楝子和延胡索作为两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不同剂量作为实验的三水平,研究金铃子散9个不同配比及其相应的单味药物在体外和体内对CYP3A4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以肝微粒体为研究工具,采用单一探针睾酮观察不同配伍的金铃子散对CYP亚型(CYP3A4)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体内实验采用探针药物法,先以金铃子散对大鼠进行预处理,再给予探针药(睾酮)后,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直接在肝脏采集样本,测定其体内药动学参数,考察不同配比方对酶(CYP3A4)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进行正交-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川楝子、延胡索单味提取物和配伍方1-9体外对肝药酶CYP3A4的IC50值分别为2.59±0.33,0.87±0.30,1.14±0.20,1.00±0.13,1.19±0.10,2.33±0.15,1.39±0.19,1.14±0.20,1.29±0.14,1.43±0.32,1.49±0.28mg·L-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川楝子和延胡索单味提取物处理组大鼠CYP3A4酶活性均降低,金铃子散配比方抑制CYP3A4酶活性的强弱顺序:方1(方4)>方7>方2(方5)>方8>方3>方9。2.3Cocktail探针药物法观察金铃子散及不同配比方对CYP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将金铃子散中的川楝子和延胡索作为两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不同剂量作为实验的三水平,研究金铃子散9个不同配比及其相应的单味药体外对CYPs活性的影响。实验以肝微粒体为研究工具,采用多探针药物非拉西丁(PHE)、香豆素(COM)、甲苯磺丁脲(TOL)、奥美拉唑(OME)、睾酮(TST)为工具,观察金铃子散的不同配伍对CYP亚型(CYP1A2,CYP2A6,CYP2C9,CYP2C19和CYP3A4)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验结果进行正交-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Cocktail探针法川楝子、延胡索单味提取物和配伍方1-9体外对肝药酶CYP1A2的IC50值分别为0.029±0004,0.015±0.006,0.096±0.015,0.077±0.003,0.033±0.005,0.079±0.016,0.068±0.009,0.096±0.015,0.194±0.023,0.156±0.048,0.111±0.012g·L-1;对肝药酶CYP2A6的IC50值分别为0.051±0.003,0.059±0.009,0.129±0.013,0.068±0.004,0.064±0.007,0.070±0.013,0.079±0.008,0.129±0.013,0.054±0.010,0.060±0.013,0.091±0.010g.L-1;对肝药酶CYP2C9的IC50值分别为0.149±0.020,0.125±0.013,0.067±0.005,0.059±0.004,0.064±0.005,0.077±0.003,0.061±0.006,0.067±0.005,0.059±0.004,0.064±0.003,0.077±0.003g·L--1;对肝药酶CYP2C19的IC50值分别为0.056±0.010,0.091±0.008,0.104±0.010,0.105±0.008,0.091±0.010,0.070±0.006,0.062±0.008,0.104±0.010,0.094±0.010,0.085±±0.009,0.069±±0.005g.L"1;对肝药酶CYP3A4的IC50值分别为:0.0031±0.0003,0.0010±0.0004,0.0014±0.0002,0.0010±0.0003,0.0019±0.0001,0.0025±0.0005,0.0016±0.0009,0.0014±0.0002,0.0019±0.0004,0.0023±0.0003,0.0017±0.0008g·L1。Cocktail探针法对CYP1A2和CYP3A4的IC50与单一探针法数值上虽然不等同,但是结果的生物学意义一致。2.4吸收-代谢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方法: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过程(ADME/Tox)重点和核心是吸收和代谢环节,建立了吸收-代谢模型对于中药药效物质、复方配伍研究意义重大。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建立中药代谢研究的体外模型,将药物的肠吸收模型和肝微粒体代谢模型结合起来,体外模拟药物的吸收-代谢过程,在外翻肠囊的基础上,向肠囊外浴槽内注入肝微粒体CYPs底物,30min后取样,向肠囊内加入肝微粒体及还原型辅酶Ⅱ,30min、60min后取样,HPLC分析和测定吸收样品中探针药物的原型及吸收-代谢样品中原型物、代谢物。结果:单一探针吸收-代谢验证结果显示吸收液样品中能检测到探针药物原型、吸收-代谢样品中能同时检测到原型物、代谢产物;多探针吸收-代谢也验证上述结论,该模型可用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研究。2.5基于吸收-代谢模型的金铃子散及其配伍研究方法:建立适合中药研究的吸收-代谢模型,将药物的肠吸收研究模型和肝微粒体代谢模型结合起来;向肠囊外浴槽内注入不同配比的金铃子散,30min后取样,加入肝微粒体及还原型辅酶Ⅱ,30min、60min后取样,HPLC定性和定量分析吸收样品中金铃子散可吸收组份及吸收-代谢样品中可吸收-代谢组份,同时采用LC-MS进行验证。结果:金铃子散提取物中15个主要组份中的10个组份可被小肠吸收,经A-M模型代谢后出现一个新的组份峰;金铃子散吸收组份比与配伍相关,川楝子是影响主要组份吸收比(Ar)和吸收-代谢比(Mr)的主要因素,延胡索次之,方1和方9主要组份吸收比最大,吸收-代谢比的顺序:方5>方6(方1)>方9>方4>方3>方7>方2>方8。3结论从中药复方对肝药酶的影响而言,金铃子散配比方对肝药酶CYP1A2活性有诱导作用,延胡索是诱导作用的主要因素;对CYP3A4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配伍之后复方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二者配伍显示出协同抑制作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体外实验显示对CYP2A6、CYP2C9、CYP2C19无显著抑制作用。从代谢酶对复方作用的角度而言,建立了适合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吸收-代谢模型并用于金铃子散复方配伍研究,金铃子散配伍可吸收组份比与方剂配伍相关,方1(川楝子:延胡索比为1:1)和方9(川楝子:延胡索比为4:3)主要组份的吸收比最大,方5、方6(方1)主要组份吸收-代谢比最大;同时从复方药代(吸收-代谢差异)层面也能阐释方剂配伍理论的内涵:君药(川楝子)是影响全方吸收、吸收-代谢的主要因素,臣使药(延胡索)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因素。
其他文献
<正>据统计,至少有莱钢股份、S宝光、山东海化、深中观A等多家公司因"19号令"的出台,无法继续原来已经签署的重组协议。牛市飙涨的股价,不仅让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一些国内外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2013年的两会,都明确了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各级政府关注的焦
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平衡的必然途径。基于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探究企业绿色创新因素影响效应,将249家生产型企业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对绿
<正>2015年1月15日,"中国绿色照明工程设计奖颁奖典礼暨2015年中国照明学会、北京照明学会新春联谊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照明学会、北京照明学会主办,上海飞乐音响股份
1993年,由英达执导,王朔策划的《我爱我家》作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被搬上了电视荧屏。从此,作为舶来品的情景喜剧这一类型剧的形象开始在中国电视观众心中明朗起来。进入21
目的中医证候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采用非线性方法研究中医证候是重要方向。近几年国内开始对人体自主神经状态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进行关注。HRV分析是目前唯一无创且定量
以3种不同穗型品种为试材,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A)、毯苗机插(行距30cm,B)、毯苗机插(行距25cm,C)3种机插方式,并在不同机插方式下设置不同株距,研究不同机插方式水稻主要
现在我国正处于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而“一村一品”正是发展产业化的有效模式。“一村一品,,在我国发展态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概念的概述。笔者从前科的概念辨析以及前科所引起的各种法律后果入手,引出了在我国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