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1)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化疗诱导性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与标准晚期一线化疗2周期疗效评价的关系;2)探讨化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在进展期结直肠癌中的相关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0月~2013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并诊断为局部进展或远处复发、转移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初治患者,所有患者要求拥有完整的治疗过程资料,并能获得完整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治疗中相关血液学指标,完成标准一线化疗至少2周期,能搜集到化疗前后白蛋白水平,并且有完整的2周期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疗效评价均严格按照RESIST1.0版本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病例均随访截止至2014年1月20日,并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失访、基线或2周期化疗后临床数据缺失者均剔除,最终共纳入分析病例189例。调查并记录所有入选病例的人口学特征、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转移脏器数量、是否存在肝转移、疗效评价结果、化疗前后白蛋白等相关血生化指标等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COX回归模型进行各临床指标与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相关性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分析进行相关生存分析。 结果: 化疗前血清平均白蛋白水平为40.02 g/L。化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年龄相关(P=0.005)、肿瘤原发部位(P=0.011)及是否存在肝转移(P=0.049)相关,化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性别(P=0.042)、ECOG评分(P=0.005)、分化程度(P=0.024)及化疗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P=0.002)相关。189例总体人群分析显示化疗后自蛋白水平在PD(progressive disease)组较DCR(diseasecontrol rate)组明显降低,P=0.00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高CEA及化疗后低白蛋白水平与短的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相关。排除化疗诱导性肝损伤影响,对其150例进行分析显示,化疗后DCR及PD白蛋白水平仍有显著差异(P=0.000),多因素分析化疗后白蛋白水平与PFS显著相关(P=0.002),同时与OS显著相关(P=0.000)。对排除化疗诱导性肝损伤的病例中疗效评价DCR的129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和后白蛋白水平与总生存OS显著相关(P=0.021和P=0.037),与PFS无显著相关。 结论: 化疗后白蛋白水平与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相关,同时与PFS显著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转移脏器数量、化疗前CEA水平也与PFS显著相关。只有化疗前CEA水平及化疗后白蛋白水平与OS显著相关,化疗前白蛋白水平失去预测价值。但是,化疗前白蛋白水平在排除化疗诱导性肝损伤影响后与OS显著相关,在排除化疗诱导性肝损伤影响后除了化疗前CEA水平与OS显著相关,是否存在肝转移也成为影响OS的重要因素之一,化疗后白蛋白水平、转移脏器数量及化疗前CEA水平与PFS显著相关。从而,得出结论:无论肝功能状态如何化疗前CEA均可预测PFS及OS。较高的白蛋白水平与较好的疗效及生存相关,同时化疗后白蛋白水平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中的价值优于化疗前白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