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凡纳滨对虾养殖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对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然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病害问题,尤其是弧菌病,对对虾养殖业影响很大。因此,需要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性的药物来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要求其残留低、对水生环境危害较小、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通过对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结合药效学研究能够为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噁喹酸是我国国标渔药抗菌药物之一,关于噁喹酸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集中在鱼类上,未发现在凡纳滨对虾上的药动学研究报道。针对我国对虾养殖现状,本文首先建立了噁喹酸在对虾组织中残留的测定方法,继而研究了噁喹酸散和复方噁喹酸粉两种制剂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确定其在凡纳滨对虾组织内的分布与消除规律,根据肌肉可食组织中的消除规律,结合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确定噁喹酸2种制剂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休药期,最后开展了噁喹酸对弧菌的体外药效学试验,建立了PK/PD联合作用参数,为对虾养殖生产中噁喹酸的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撑。1.对虾组织中噁喹酸残留的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的建立在比较不同检测波长、流动相对噁喹酸色谱行为影响,以及不同提取方法对噁喹酸回收率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对虾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等组织中噁喹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乙腈和0.01 mol·L-1四丁基溴化铵(磷酸调节p H为2.75)为流动相,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18(4.6×150mm,5μm),柱温40℃;荧光检测器波长Ex=265nm、Em=380nm;进样量10μL,流速1.0 m L·min-1。噁喹酸在0.002~10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6~0.9999。采用乙腈提取对虾血淋巴、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噁喹酸,加标回收率为84.70%~90.60%,日内精密度为1.60%~4.02%,日间精密度为2.91%~4.73%,定量检测限分别为0.02μg·m L-1、0.01μg·g-1、0.02μg·g-1和0.02μg·g-1。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药峰无干扰,适用于对虾生物样品中噁喹酸含量的分析。2.噁喹酸散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和消除规律研究不同给药剂量(10 mg·kg-1、30mg·kg-1和80mg·kg-1)下噁喹酸散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以及在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分布和消除规律,为其安全有效使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对虾摄食3个剂量的药饵后,血淋巴噁喹酸药物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适合采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来描述。血淋巴和肌肉的达峰时间均为2 h;3个剂量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4.31 mg·L-1、14.93mg·L-1和16.62 mg·L-1,肌肉中药物峰浓度分别为1.62 mg·kg-1、5.80 mg·kg-1和7.36 mg·kg-1;肝胰腺中药物达峰时间为0.5 h,3个剂量组的达峰浓度分别为7.90mg·kg-1、27.23 mg·kg-1和60.51 mg·kg-1。鳃组织药物达峰相对较晚,Tmax=4 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87 mg·kg-1、8.08 mg·kg-1和12.12 mg·kg-1。。尽管肝胰腺达峰浓度最高,明显高于各剂量组血淋巴Cmax,但其曲线下面积(AUC)却均低于血淋巴,这因为肝胰腺中药物消除半衰期最小,说明肝胰腺中药物消除快。随着给药剂量升高,噁喹酸在对虾肌肉组织中消除时间延长,休药期也随之延长。以30μg·kg-1为对虾的最高残留限量,噁喹酸散的3种给药剂量在凡纳滨对虾中的理论休药期分别为74.7h、90.1和135.9h。3.复方噁喹酸粉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研究了复方噁喹酸粉药饵投喂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和组织中消除规律,制定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以30 mg·kg-1剂量噁喹酸口服给药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噁喹酸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血淋巴中噁喹酸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曲线下面积(AUC0-24)和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4.70 mg·L-1、2 h、244.6 mg·L-1·h和18.56 h;肌肉、肝胰腺和鳃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4.11 mg·kg-1、17.20 mg·kg-1和7.01 mg·kg-1,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0.71h、12.31 h和16.75 h。凡纳滨对虾能很好地吸收噁喹酸,肌肉中噁喹酸消除快。以30μg·kg-1为最高残留限量,噁喹酸在凡纳滨对虾中的理论休药期为91.7h。4.噁喹酸对弧菌的体外药效作用及PK/PD联合作用参数检测了噁喹酸对对虾源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建立了药动/药效(PK/PD)关系,结果表明,噁喹酸对132株弧菌的MIC和MBC值接近,主要分布在0.15~1.25μg·m L-1,MIC50和MIC90分别为0.62μg·m L-1和1.25μg·m L-1。结合PK/PD相互关系参数Cmax/MIC90和AUC0-24/MIC90,研究表明,两种制剂以30 mg·kg-1剂量一日一次药饵给药,能有效地防治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弧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养殖生产中的休药期为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