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及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癌症是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每年约有7百万人死于癌症。肺癌和乳腺癌则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近80%,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Ⅲb-Ⅳ期),失去手术机会,需用药物治疗。长期以来,肺癌的标准化疗一直是以解剖部位为基础选择化疗药物,但由于肿瘤本身以及患者个体之间异质性的存在,同一部位的肿瘤对标准化疗的敏感性及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差异很大。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患者基因差异及其表达状态的判定进行肿瘤治疗效果的预测,期望以恶性肿瘤的分子亚分类为基础选择化疗药物,解决临床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同方不同效”问题,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已有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基因序列上存在的细微遗传差异,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不同个体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SNP遗传标记,可以预测人群中不同个体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其中以NP方案是最为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顺铂(cisplatin,DDP)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与细胞内亲核的DNA结合,形成铂DNA加合物,导致DNA的链间交联或链内交联,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临床治疗结果表明,不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NP方案治疗有着不同的反应。已有研究报道,这种反应差异与不同个体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有关。对多种核酸切除修复基因进行了敲除,发现只有核苷酸切除修复蛋白C(Xeroderma pigmentosumgroup C,XPC)基因的缺失才能削减双链DNA损伤的修复,即XPC对DNA损伤修复起最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XPC具有多态性。关于XPC基因15外显子A/C多态以及第9内含子PAT多态与疾病的关系已见报道,但XPC基因内含子11C/A多态性与肿瘤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至今未见报道。   乳腺癌除手术治疗外,辅助内分泌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预防术后复发转移及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复发和死亡的风险。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将近70%的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对内分泌治疗起反应。雌激素受体是一种核内激素受体,由59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46KD,其作为一种蛋白质,对雌激素有高度亲和力,可以反映乳腺癌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当雌激素进入细胞后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使雌激素受体二聚体化,并转移至靶细胞的细胞核,与雌激素应答原件(ERE,Estrogenresponse element)发生识别。之后,ER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辅因子与转录元件作用,启动转录。促使肿瘤细胞的DNA和tuRNA的合成,合成新的蛋白,刺激肿瘤细胞生长使细胞增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是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抑制激素依赖性癌细胞生长的目的。内分泌治疗的最大优点是毒性反应小,有利于巩固治疗和难以接受化疗的ER(+)的病人。目前临床常用的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有抗雌激素类、孕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和LH-RH类似物。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为最常用的抗雌激素药物,在他莫昔芬的初始治疗中,有60%-70%的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是有效的。但最终会有50%的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产生他莫昔芬耐药。他莫昔芬耐药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经研究发现他莫昔芬经体内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生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其中主要以4.羟基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和4-羟-N去甲基他莫昔芬(endoxifen)为主。4-羟基他莫昔芬在他莫昔芬的初级产物中所占比例不到10%,但与他莫昔芬相比,它与ER的亲和力提高了100倍,抑制激素依赖的乳腺癌细胞扩增,提高了3-100倍。一直以来,4-羟基他莫昔芬被公认为是TAM抗乳腺癌作用的主要的活性产物。但近年来研究认为,Endoxifen具有和4-羟基他莫昔芬同样的特点:与ER结合力强,抑制雌激素刺激的肿瘤细胞的扩增,但其血浆浓度较4-羟基他莫昔芬高5-10倍,提示其药理作用更为重要。有些学者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endoxifen主要通过与ER-α结合,促使ER-α降解。但目前关于endoxifen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无定论。   Fulvestrant具有与天然型雌激素相似的甾体类化学结构式。与雌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其7a部位有一条长的侧链,此链与该药对ER的拮抗功能密切相关。Fulvestrant入血后与肿瘤细胞膜上的ER结合成Fulvestrant-ER复合物,在fulvestrant的作用下,复合物中的ER蛋白丢失、ER上主要功能集团失活,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细胞水平数量急剧减少,影响了ER与DNA结合,从而使DNA转录受抑,肿瘤细胞不能正常复制。此药与TAM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类雌激素作用、对ER的作用为阻滞而非竞争性抑制。   本课题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经同一方案(NP方案)治疗后不同疗效组NSCLC患者XPC基因内含子11C/A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遗传因素与化疗药物敏感性及生存率的关系,以期指导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第二部分以乳腺癌他莫昔芬治疗敏感的MCF7(wt)和耐药MCF7/EGFR两种细胞系做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证实endoxifen,、fulvestrant对他莫昔芬敏感和耐药细胞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材料与方法:   1、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NP方案化疗,疗效判定为:有效,无效;   2、XPC基因多态性检测;   ①常规酚.氯仿法提取凝血块基因组DNA;   ②PCR-SSPs法(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扩增目的片段;   ③酶切;   ④PCR产物琼脂糖电泳;   ⑤测序;   3、临床随访;   4、细胞培养:细胞系MCF7(wt),MCF7/EGFR;   5、SRB法检测TAM及endoxifen、fulvestrant用药前后两种细胞生长情况6、Westem blot检测5-OHTAM、endoxifen、fulvestrant用药前后ER表达。   结果:   1、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化疗评定标准,其中CR2例,PR55例,NC88例,PD19例,有效组57例,无效组107例。   2、化疗有效组XPC基因11内含子位点C/C、C/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3.3%。40.9%和27.7%。化疗无效组中XPC基因11内含子位点C/C、C/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6.7%、59.1%和72.3%。化疗有效组C/C+C/A基因型分布频率(37.6%)与A/A基因型分布频率(27.7%)相比,化疗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3)。C/C+C/A基因型化疗敏感性是A/A基因型化疗敏感性的2.366倍(95%CI=1.026-5.457)。   3、随访结果:至终检日,死亡34例(34/60),A/A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C/C+C/A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别检验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P=0.341)。   4、4-OHTAM用药后MCF7(wt)细胞增殖受抑制,而MCF7/EGFR的增殖无明显变化。   5、Endoxifen、Fulvestrant用药前MCF7(wt)和MCF7/EGFR的细胞增殖均受抑制。   6、Endoxifen用药后MCF7(wt)和MCF7/EGFR的ER表达无明显下降。   7、Fulvestrant用药后MCF7(wt)和MCF7/EGFR的ER表达均明显下降。   结论:   1、XPC内含子11 C/A多态与晚期NSCLC患者对NP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有关。XPC内含子11 C/A多态与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无关。   2、Endoxifen比4-OHTAM有更强的抗癌活性,可以抑制他莫西芬耐药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其作用不是通过下调ER的表达实现的。   3、Fulvestrant可以抑制他莫西芬耐药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其作用是通过下调ER的表达实现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
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年龄相对较小,通常在13~18周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对其展开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日常教学工作.语文教师可以从审美欣赏与创作,语言架构与应用,文化理解与扩散等多个维度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和提
研究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DCT定量分析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预测脑血管症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87例拟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搞好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意义是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为现实所用.充分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轻松掌握科学
教学反思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适时地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及时的考察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历史教学的弊端所在,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