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hf01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起,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四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形势新阶段下“三农”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与方针,在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做出了合理的规划部署。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如何利用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是我国当下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研究目标。而对于如何使农村经济增长得到合理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提升农民收入与生活幸福指数,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力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不断增强,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也随着经济制度改革在不断的完善。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备受关注的焦点,而农村经济增长理所当然的需要金融服务支持。然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其发展过程中却始终存在着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不高。我国农村经济增长需要农业投资资金的服务支持,而就一定区域内而言,所在地区的农业投资资金的多少,其根本在于当地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少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度,因此农村经济增长需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由此产生的支农效应,是我们当下所要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可以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从一定程度上也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内在资金支持。在十九大乡村振兴的报告中,将农村金融改革重点也放在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而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农业大省以及农村金融及经济的发展代表性省份。对湖北省的农村金融发展及农村经济增长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中存在的弊病,并对这些弊病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提出符合湖北省实际情况的对策,使湖北省农村金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湖北省作为代表性较强的省份,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本论文通过对于2005年至2016年的《湖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及其他通过个人搜集所得到的湖北省部分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农业投资相关数据资料一并整理,从而为论文实证部分的模型建立提供了相关数据来源。通过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存款余额、农业贷款余额和农业总产值这四个指标进行参数处理,使用Eviews7.0软件,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进行adf单位根及因果性检验的方式,对湖北省的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的发展二者之间内在关联性进行研究,得出具有互为因果关系与互促性。结合实证分析相关结果,针对湖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情况和问题,同时结合湖北省金融机构经济发展情况,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及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最后就全文做出简单概括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本论文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框架如下:第一章是引言部分,首先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概述。然后从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内在联系以及农村金融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了目前国内以及国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阐述了论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以及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一些不足之处。第二章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是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部分。首先对农村金融以及经济增长的相关定义做出了阐述,其次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为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化理论、不完全市场化理论、及新经济增长等理论,也为论文的实证及对策建议部分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第三章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部分,首先对当前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基本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其次通过对于当下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了湖北省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金融供给存在失衡。(2)非正规性金融发展引导不足。(3)正规性金融定位不够明晰。(4)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效率不高,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金融创新。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通过对湖北近十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以及个人搜集所得到的湖北省部分政策性及商业性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分类。首先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通过图表以及对比进行分析,为建立模型抽取代表性参数。然后通过使用Eviews7.0软件建立相关模型,确定湖北省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第五章是对策建议部分,根据湖北省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现状以及相关金融理论,结合第四章建模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从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调整金融机构自身定位,扩宽融资及服务渠道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第六章是论文结论与展望部分,首先得出本研究的最终结论,同时对论文整体进行简单概括说明。并对未来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测。
其他文献
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特别是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利用智能终端实现无处不在的
环境恶化及消费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使得顾客进行绿色消费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企业希望能够掌握绿色消费的特点和机制,从而能够拉动绿色需求。绿色营销研究多针对企业,而针对顾
翻翻化妆包,你拥有几支不同的毛刷呢?不少女生面对天价化妆品时,通常毫不吝啬自己的钱包,但是对购买几百元甚至只有数十元一把的化妆刷却犹豫不决。那么,化妆刷真的是非买不
随着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其身份由最初的收发货人代理发展到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由于身份的转变,其法律责任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就
研究了宁夏南部山区氮肥施用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方式对谷子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以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氮肥基施60%,在拔节期和抽
课程目标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所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改变现行数学课程的弊端,新课程在目标与内容上均作了较大调整。强调“双基”的形成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化“被动接受”为
<正>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师生成长互动的园地,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充满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设计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数学本质,更
以铁粉、过氧化氢等为原料,采用还原法进行废旧电池中锰的回收利用实验,探究实验室回收锰元素并合成碳酸锰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在硫酸介质中使用30%过氧化氢为还原剂,饱和碳
语文知识的引入为现代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基础。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刻板和缺乏生机,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长期以来由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